2013岳麓版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VIP

2013岳麓版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能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吗?你 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吗? 课堂设问 参考答案 一方面,科举制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入 仕的机会,有利于统治者延揽人才,扩大 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以考试作 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 的重要创造,有利于保证中华帝国长期的 繁荣昌盛,对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 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二 选官(总结)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选官制度 时段 标准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科举制 西周以来 战国时期 汉武帝时期 东汉末年 隋唐时期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三、监察与谏议 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 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阅读教材P12,归纳秦、汉、隋唐、宋、明清等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情况 。 明监察御史 王忬的腰牌 獬豸,古代传说中能辨别忠奸的神兽,后为清代检察官员官服上的图案。 唐代御史的獬豸冠 1、监察官员或机构 朝代 监察官员或机构 职能 秦朝 汉朝 明清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 御史府 中央:御使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 地方:刺史—地方专职监察官员 监督郡国长官 “科道” 督察院— 监察御史 六科给 事中 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监督六部业务 按察使司 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 (补充)2、谏议机构 朝代   机构 职能 隋唐 宋朝 门下省 谏院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 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顺耳”声所替代……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 监察与谏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常 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 失方面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谏 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 力,监察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 伍的腐败和低效。因为这些制度是否有效 实施,关键看皇帝的态度。 因此,只有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才可 能使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 参考答案 问题切入: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 特点,在官制、法制、科举选官制 等方面的重要建树,体现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形成 严苛法律 汉至元 地方 中央 汉郡国并行 汉刺史制度 唐节度使 宋文官分权 元行省制 西汉中外朝 东汉尚书台 唐三省六部 宋二府三司 元中书省制 发展、完善、加强 明清 明废丞相 设内阁 清军机处 顶峰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初具雏形 特点 分封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牛刀小试 1、“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 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 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 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 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 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 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不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 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 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常理一切政务。 4、“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 入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