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优质高产夏大豆生产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质高产夏大豆生产技术;全球大豆生产现状 安徽夏大豆生产概况 安徽夏大豆品种 安徽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 安徽夏大豆主要推广品种 ;;;;;;;(2008-2015年) ; 省市区;省市区;省市区 ;二、安徽夏大豆生产概况 ;安徽省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1951~2006);单位:万亩;单位:万吨;17;;19;三、安徽夏大豆品种 ;安徽大豆育种;育成品种单位:;合豆1号;合豆5号 ;皖豆24号;阜豆11;安徽审定外省品种12个;安徽省育成品种产量表现;2、育种方法: 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品种40个 辐射+杂交选育品种2个 辐射选育品种2个 系统选育品种3个 杂交大豆品种3个 核不育轮回选育1个 ;3、品种特色;安徽省育成品种蛋白质特性;杂优豆1号(皖豆25);四、安徽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高蛋白大豆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不重茬、不易受环境影响和损害的地块。一般作为小麦、油菜等的后茬作物,每3~4年轮作一次。 精细整地:前茬为小麦地块,麦收后及时旋耕灭茬,平整耙碎,旋耕深度20cm左右。麦收后若土壤墒情好,应抢墒板茬播种。 施足底肥:旋耕前亩施尿素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6-8kg;或亩施大豆复合肥20kg;或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N:P:K=15:15:15)。高肥田块底肥可以不施尿素,有条件的每亩可增施有机肥2000kg。 ; 品种选用:目前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蛋白品种主要有皖豆15号、皖豆16号、皖豆23号、皖豆24号、中黄13、豫豆25等品种。 种子处理:播前精选种子,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晒种时避免阳光暴晒,造成种皮破裂(影响出苗率)。晒种后用钼酸铵1g、硼砂2g和硫酸锌1g,兑80-100g温水溶解,然后喷洒在种子上,可用作种肥,有利于苗壮。 ;(2)播种;(3)田间管理;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及时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每亩50~75ml;75%封净每亩30~50ml。 出苗后封垄前:若杂草多,可再进行一次化学除草,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15%盖草能每亩20~30ml;25%精禾草克每亩25~30ml加25%虎威每亩50~70ml。 封垄后:田间有杂草可人工拔除杂草。;中耕培土:中耕能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促进根瘤活性,提高固氮能力,按“浅—深—浅”标准,中耕2-3次,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培土以防倒伏。;科学追肥: 苗期至初花期:若苗黄苗弱应适当追施尿素,每亩2~5kg, 雨天撒施。 花荚期:叶面喷施硼肥和钼肥有利于保花促荚,亩用0.2%硼 砂100g和0.03~0.05%钼肥50g兑水30~40kg喷施。 叶面肥 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同时可防早衰,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2~0.3kg兑水30~40kg喷施。? ;病虫害防治: 苗期: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兑水30~50kg喷雾防治蚜虫。 花荚期:每亩用50%氯氰菊酯80ml、1%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0%快杀灵400倍液、40%辛硫磷50ml防治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和蚜虫。 鼓粒期:每亩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4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 及时排灌:开好排水沟,苗期遇涝及时排水;花荚期、鼓粒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大豆鼓粒期遇旱蛋白质显著下降,遇旱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度,利于蛋白质的积累。;(4) 适时收获;大豆宽窄行种植技术;五、安徽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控;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孢囊线虫病;农业措施: 轮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增施磷肥,适时灌水(土壤干旱有利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危害)。 化学防治:可选用主要含有多菌灵和福美双的大豆种衣剂,或用这些药剂拌种,不仅可以防治线虫,还可兼治地下害虫等。 ;霜霉病;防治措施:;炭疽病;防治措施:;枯萎病;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地。 化学防治:多菌灵+福美双(1:1)拌种。 ;根腐病;根腐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细菌斑点病;防治措施:;钻蛀类: A、取食豆粒:大豆食心虫、豆荚螟 B、钻蛀茎秆、叶片:豆秆黑潜蝇、潜叶蝇、根潜蝇 取食叶片类: A、缀叶结苞取食叶片:大豆卷叶螟 B、咬食叶片:造桥虫、豆天蛾、斜纹夜蛾 刺吸类:蚜虫等。 食根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 ……………;食心虫;成虫调查: 赶蛾法: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