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em巷-公开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十大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 介绍 福州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就是这个千年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福州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高度集中的地区。 三坊 分别是 ?衣锦坊 ?光禄坊 七巷 分别是 ?衣锦巷 ?杨桥巷 ?郎官巷 ?安民巷 ?吉庇巷 ?宫 巷 ?黄 巷 ?塔 巷 衣锦坊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巷。 文儒坊 文儒坊是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杨桥巷 杨桥巷 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 郎官巷 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 安民巷 安民巷 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仍以“安民巷”传名人间 。 吉庇巷 吉庇巷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宫巷 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也是三坊七巷里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巷。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黄巷 黄巷 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 *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