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毒;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病人常先由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容易复发。
; 好发部位: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局部症状:局部皮肤呈鲜红色,稍突出皮肤表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红肿向四周蔓延,可从一侧颊部扩展到另一侧,或可在附近出现新的红斑再与原病损相连,且中央红色消退、脱屑,呈棕黄色。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水肿程度视发病部位而不同,如眼眶部肿胀最明显。同时,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
;; 于颜面及小腿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时久,可引起慢性淋巴肿。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肿”。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全身不适等。;象皮肿;(一)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
(二)及时治疗皮肤病:对于容易皮肤皲裂的人,一定要注意在洗浴之后,在全身或者局部涂抹保湿霜。患有皮肤干燥症等皮肤敏感人群,更要注意观察皮肤、保护皮肤。
(三)与丹毒有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
(四)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是换药后,应当洗手消毒,防止医源传染。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局部治疗:50%硫酸镁液湿热敷,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四、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丹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