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成为北京人。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10万多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熟食的故事: (一)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将捕来的猎物直接生吃,不会用火烹制食物,甚至害怕火。 (二)每次雷击引起森林着火,都会有大量的动物被烧死。原始人发现这些烧熟的动物肉味道比生的好吃很多。 (三)于是,人们尝试将未烧尽的枝杈作为火种保留下来,用它烧煮食物。渐渐地人们感受到熟食带来的各种好处。 种植和养殖 神农的传说: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炎帝氏族开始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手段,但后来人口增多了,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这样,炎帝部落就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农氏”。他还尝尽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的发展,所以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百分之二十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餐桌上的智慧: 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将带壳的粟放在石磨盘上,再用石棒压,在带壳的粟上来回搓动,使粟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粟米。 筷子虽小,却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别看它只是简单的两根小细棒,却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而且使用方便。据说,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运动。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 屈原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是楚国人。当时,秦国与楚国争夺霸权。为实现楚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屈原积极辅佐楚王,然而他的主张却遭到反对,他还被放逐江南。但是屈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写下诗文,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 楚国国力日渐衰败,不久,秦国攻占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一噩耗,无限悲愤,毅然跳入汩罗江,以身殉国。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伤害屈原,人们就用粽叶包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 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食文化。我们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北京人复原像 查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陕西省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粟和储存粟的陶罐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农谚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三天遍地锄。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我们也来找找当地的农谚,从中感受劳动者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 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了 解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 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河南省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 一团面转眼间变成了细如丝的面条。 陷是怎么放进去的? 没想到,在我们的饭菜中,也闪烁着祖先的智慧! 哇!原来如此! 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而且荤素搭配。 他们吃饭不像我们,大家同在一个盘里夹菜,而是分餐制。 西方人喜欢吃奶油、肉类食品。 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呢? 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服饰) 你能看出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服饰) 同是原古人有什么不同? (人类进步) 树叶衣服和兽皮衣服有什么不同? (人类进步) 这个古人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