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分子医学技能1实验室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ppt

本科生分子医学技能1实验室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应用 分离纯化酶、 抗原、抗体 分离纯化核酸 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 + 待纯化分子 配体 a. 待纯化分子和配体间具有亲和性 + 基质 b. 活性基质与配体结合产生亲和吸附剂 + + 杂质 c. 待纯化分子与亲和吸附剂结合,与杂质分离 + d. 偶联复合物经解离后,得到纯的待纯化分子 原理: 基质 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凝胶、 sepharose、sephadex 亲和层析演示 聚焦层析(Chromatofocusing) 该法是在等电点聚焦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依据是等电点的差异和离子交换行为。蛋白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行排列的过程叫做聚焦效应。 pH梯度的形成(由多缓冲剂和多缓冲交换剂形成)是聚焦效应的先决条件,如果一种蛋白质加到已形成pH梯度的层析柱上时,由于洗脱液的连续流动,蛋白质将迅速地 迁移到与它等电点相同的pH处。从此位置开始,该蛋白质将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吸附、解吸附,直到在等电点pH时被洗出。在聚焦层析过程中,一种样品分次加入时,只要先加入者尚未洗出,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聚焦,剩余样品还可以加到柱上,其聚焦过程都能顺利完成。 层析时的聚焦效应示意图 pH梯度溶液的形成示意图 蛋白质1(pI=7) 蛋白质2(pI=8) 流速 移动速率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或分子筛层析,是一种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的层析方法。该方法是把样品加到充满着凝胶颗粒的层析柱中,然后用缓冲液洗脱。大分子无法进入凝胶颗粒中的静止相中,只能存在于凝胶颗粒之间的流动相中,因而以较快的速度首先流出层析柱,而小分子则能自由出入凝胶颗粒中,并很快在流动相和静止相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流经柱床,从而使不同大小的分子得以分离。 凝胶过滤层析 分子筛层析(gel-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原理 基质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应用 测定分子量 脱盐和浓缩 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 除去热原物质 分子筛层析演示 内水 Vi 外水 Vo Ve= Vo Vt=Vo+Vi+Vg Kd= Ve-Vo Vi = 0 内水 Vi 外水 Vo Ve= Vo+Vi Vt=Vo+Vi+Vg Kd= Ve-Vo Vi = 1 内水 Vi 外水 Vo Ve = Vo+Vx Vt=Vo+Vi+Vg Kd= Ve-Vo Vi = Vx/Vi 1 棱镜 光波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 折射率与波长成负相关。 衍射光栅 在石英或玻璃的表面刻划许多平行线,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形成光谱。 3. 狭缝 由一对隔板在光通路上形成的缝隙,通过调节缝隙的大小调节入射单色光的强度,以适应检测器的需要。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单色器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白光 红 紫 λ1 λ2 800 600 500 400 4. 吸收池 (或称比色杯、比色皿、比色池) 一般由玻璃或石英制成 注意:a. 与光束垂直;b. 规格相同;c. 清洁 5. 检测器 光 电,并逐级放大 6. 测量装置 电流表、记录器和数字示值读数单元 722型分光光度计结构方框图 光源 吸收池 检测系统 分光系统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A = ?bc 吸光度 0.00 光源 检测器 吸光度 0.22 光源 检测器 b 吸光度 0.42 光源 检测器 b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一) 标准曲线法 (二) 标准管法 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一) 标准曲线法 配置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C),在最大吸收波长( ? max)处测得各个吸光度(A),绘制标准曲线(A-C曲线)。 在测定被测样品时,以相同条件在? max处测定A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该样品相应的浓度。 0 1 2 3 4 mg/ml A 。 。 。 。 * 0.8 0.6 0.4 0.2 0 溶液浓度的测定 A= ?bc 工作曲线法 (校准曲线) 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 A C A1 待测液浓度 (二) 标准管法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已知浓度(C标)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标),同时测定未知浓度(C样)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样),根据Lambert-Beer定律: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