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i
ii
论话语中的隐性连贯
2001 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方向 研究生:张晓鹏 导师:徐继旺 教授
摘 要
“连贯”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话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关注的 是话语的连接性、可接受性和完整性,涉及的因素既有语言内部的又有语言外部的。 连贯可以分为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显性连贯是指由衔接手段支持的连贯。这些衔 接手段主要有:指称(reference)、代替(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连接(conjunction)。隐性连贯提出的背景建立在人们对韩礼德衔接理论 产生的质疑上。它是相对显性连贯提出来的,是一种靠言外因素支持话语统一性的 语义关系。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隐性的;第二、它是外指的;第三、它是认 知的。
隐性连贯的存在并不是妄测臆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存在必然性与语言 的演化密不可分。语言在人类的交往中得到发展,语言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呈现出 纷繁复杂的态势。人们通过语言来实现各种社会功能,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这样 就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系统内的“显性”和“隐性”并行存在 就成为可能。隐性连贯与显性连贯的关系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所以 在一些问题上有必要对隐性连贯进行进一步的阐释。隐性连贯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 语义上衔接的程度关系。在话语中,显性连贯的衔接力最强,隐性连贯次之,而非 连贯几乎没有衔接力,因此最弱。就隐性连贯与隐性衔接关系而言,两者之间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关系体现为:在话语中,单一的隐性衔接会导致隐性连贯, 而隐性衔接并不是形成隐性连贯的充分必要条件。
人类的口头交际是人们获取、研究语言本质的最佳途径,所以在解释隐性连贯 的内在机制时,本文首先考察的是人类的口头话语(utterances)。近年来,关联理论 的发展与完善为隐性连贯的解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与会话含义和图式相比, 关联理论中话语的最佳关联是解释隐性连贯内在机制的根本所在。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语言形式别具一格,思想丰富,感情细腻,为隐性连 贯提供了滋生的沃土。诗歌同时也是话语方式的一种,所以也列入本文考察的对象。 把英诗中的隐性连贯作为个案研究,是对口头交际中隐性连贯研究的补充。在英诗
iii
iii
中,隐性连贯的产生有着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在表层原因中,诗歌的意象、暗喻
和变异导致了隐性连贯;在深层原因中,则是诗人个性的张扬,诗歌中语域的不一 致和诗歌的娱乐功能促成了隐性连贯。
通过对隐性连贯的研究,揭示了连贯存在的双重性:连贯的显性和隐性,同时 也揭示了语言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语言的显性和隐性发展是平行的。对隐性连贯 的加深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话语分析的了解,从而把连贯的研究推向更深的层次。
关键词: 隐性连贯;话语;最佳关联;口头话语;英诗
PAGE
PAGE iv
On Implicit Coherence in Discourse
Abstract
‘Cohere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linguistics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course study. It i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connectivity, acceptability, and unity of discourse. Its process involves both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factor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explicit coherence and implicit coherence. Explicit coherence is supported by cohesive devices, namely reference, substitution, ellipsis, lexical cohesion and conjunction. The presentation of implicit coherence is based on the doubts cast on the Halliday’s Cohesive Theory. As opposed to explicit coherence, it is put forward and referred to unified semantic relations supported by non-linguistic factors. It has three features: 1.it is covert; 2.it is e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行政收费范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因果关系的主观性和层次分类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太平经》的家族伦理思想分析-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docx
- 论吴宓的文艺观-文艺学专业论文.docx
- 论保障性住房REITs的模式选择-法律(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全球化时代世界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docx
- 论中国面子文化价值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
- 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比较分析-国际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在国际投资法中的适用-国际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完善-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姓名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分析-民商法专业论文.docx
-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民商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行政诉讼和解-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辽宁省强制隔离戒毒医院戒毒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律师在刑事侦查阶段权利主张的困境及其应对-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清末出洋考察宪政-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反思性的备课-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社会建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
最近下载
- 第6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教材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1000HP钻机总结.doc VIP
- 机械制图(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 猜数游戏》PPT课件.pptx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Sharp夏普扫描仪DW-D20HZ-W DW-D20NZW3 CF-20HZW 3用户手册.pdf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C站JUE-85中文操作说明书-07-9-10.pdf VIP
- 智能融合终端通用技术规范2025.docx
-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卷(1116下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