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自清(3)
? ? ? ?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 北京大学毕业,曾任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1]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 雪朝》、《 踪迹》、《 背影》、《春》、《 欧游杂记》、《 你我》、《 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 诗言志辨》、《 新诗杂话》、《 标准与尺度》、《 论雅俗共赏》。 [2]
快速导航
\o 跳转到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o 跳转到 光影集锦 光影集锦 \o 跳转到 词条图册 词条图册 \o 跳转到 城市百科 城市百科 \o 跳转到 知乎精选 知乎精选
中文名
朱自清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东海
逝世日期
1948年8月12日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诗集《 踪迹》,散文集《 背影》《 你我》
配????偶
原配: 武钟谦 续弦: 陈竹隐
别名
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98年11月22日
职业
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著名 散文家、学者
原籍
浙江绍兴
外文名
Zhu Zi qing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目录
1 代表作品
2 光影集锦
3 词条概要
4 人物简介
5 两度婚姻
6 文学成就
作品概述
散文特点
分类介绍
7 名篇赏析
8 人物评价
9 相关文章
10 词条图册
1代表作品
电影作品
\o 心迷宫 心迷宫 8.6
2015
\o 水木清华九十年 水木清华... 8.7
2001
2光影集锦
图片集锦
综合
?
\o 朱自清生活照 朱自清生活照4张
?
?
\o 朱自清背影著作 朱自清背影著作4张
?
?
\o 朱自清合照 朱自清合照3张
?
\o 朱自清遗居 朱自清遗居5张
视频集锦
\o 记忆:文学大师朱自清 记忆:文学大师朱自清
\o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朱自清(下)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
\o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 朱自清(上)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
\o 红色地图:朱自清 红色地图:朱自清
3 词条概要
\o 编辑本段 编辑
朱自清,现代诗人、散文家。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并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4年出版游记《欧游杂记》和《 伦敦杂记》。
4 人物简介
\o 编辑本段 编辑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 江苏省东海县(今 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 扬州中学)学习。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 平民教育讲演团。并与武仲谦结婚。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为 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课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 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 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与 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 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 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朱自清任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