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皂含量对乳液聚合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士昌,左立娟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三厂,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摘要:乳化剂是ABS乳液聚合中最关键的助剂,在PB乳液聚合、附聚和接枝聚合工艺中乳化剂加入量的控制十分关键,会对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控制稳定性、胶乳粒子尺寸、分子量、附聚率和析胶等工艺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造成ABS树脂产品性能的差异。
关键词:乳化剂; 乳液聚合;A BS; 皂含量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具有流程相对较短,工艺参数容易控制,各工序可以独立停、运,方便装置检维修,产品品种灵活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ABS树脂生产工艺。其工艺主要分为乳液聚合和SAN本体聚合2部分,乳液聚合过程涉及以乳状液形式进行单体聚合的化学反应过程,它是指单体在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一般是由单体、分散介质、引发剂、乳化剂四组分组成[1],由此看见,乳化剂则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
文中结合PB聚合、附聚、接枝聚合以及凝聚实验过程,设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皂的添加量,考察不同皂含量情况下对各工艺效果的影响情况,进一步考察相应的ABS树脂产品性能变化情况。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主要原料
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附聚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皂、还原剂、SAN327;EBS;抗氧剂,各原料均由大庆石化公司提供。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见表1。
表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名 称
规格型号
厂 家
SBR主干胶乳聚合设备
50L
大庆石化公司设计组装
接枝聚合设备
20L
大庆石化公司设计组装
化学附聚釜
50L
大庆石化公司设计组装
高效沸腾式干燥器
50L
韩国
高速混合器
50L
韩国
双螺杆挤出机组
TES-40A
南京瑞亚
纳米粒度分析仪
NANO 90
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
万能拉伸测试仪
H10KT
Tinius Olsen
全自动熔融指数仪
TP-406
TESTER SANGYO CO.,LTD.
悬臂梁缺口冲击仪
TO-892
Tinius Olsen TESTING MACHINE CO.,LTD
洛氏硬度仪
KDH-MD
Kyeong DO Precision Mfg Co.,Ltd
1.3 实验方法及流程
采用的ABS乳液聚合法为两步法(及附聚法),先进行小粒径SBR胶乳合成(粒径为50~120 nm),采用化学附聚法将小粒径胶乳附聚成180~320 nm的大粒径胶乳,附聚后胶乳再进行乳液接枝聚合制成ABS接枝胶乳,通过凝聚、干燥制备成ABS接枝粉,与本体SAN颗粒掺混后挤出造粒制成ABS树脂颗粒产品,流程见图1。
PB乳液聚合
PB乳液聚合
化学附聚
接枝聚合
凝聚
脱水、干燥
掺混
挤出造粒
ABS树脂产品
图1 两步法ABS生产工艺流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皂含量对PB聚合的影响
PB聚合是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丁二烯-苯乙烯胶乳(EBRL),根据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可将时间-转化率关系分成4个阶段,即分散阶段、阶段Ⅰ(或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Ⅲ(或聚合反应完成阶段)[2]。
在加入引发剂前期及氧化诱导期期间,体系中含有乳化剂分子、单体分子、胶束、增容胶束以及单体珠滴,称为分散阶段,见图2。
图2 分散阶段乳液聚合体系示意
如果乳化剂含量过少,则形成胶束将会减少[3],形成单体珠滴也将减少,未被包裹的单体就会分离出来,出现分层现象,一经反应将会引起“爆聚”、“破乳”产生,导致聚合失败;实验证明,随着乳化剂量的增加,聚合体系会越来越稳定,此时,初始反应时间随乳化剂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见图3。
此图删去:横纵坐标的空白(即无刻度)处。单位:/h,/%
图3 乳化剂量-初始反应时间关系
在阶段Ⅱ,随着反应进程推进,乳胶粒逐渐长大,其表面积增大,需要吸附跟多乳化剂分子保持其稳定状态,胶束将逐渐消失,如果乳化剂量较少,将会致使在水相中的乳化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甚至会出现部分乳胶粒表面不能被乳化剂完全覆盖,以致破乳,随着乳化剂量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出现先扬后抑的形势[4],通过对合成后SBRL稳定性考察,胶乳稳定性与乳化剂含量成正比,见图4。
图4 乳化剂量-数均分子量关系图
2.2 皂含量对附聚的影响
采用的化学附聚是通过向小粒径SBR胶乳中无机盐、醋酸酐等化学物质,部分破坏乳胶粒表面乳化层,使其失稳相互吸附获得大粒径胶乳,见图5。
图5 化学附聚过程
等量的SBR胶乳中,加入相同含量附聚剂所形成的附聚胶乳粒径与SBR胶乳中乳化剂含量成反比[4],附聚后胶乳稳定性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见图6。
图中单位:/nm,/%;刻度与数值对齐。
图6 SBR胶乳乳化剂含量与附聚后胶乳粒径关系
2.3 皂含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