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谏逐客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益讎:使仇敵得益。讎,音ㄔㄡˊ,同「仇」。 * * * * * * * * * * 以一般常理來論證逐客與納客之利弊。「臣聞地廣者粟多」三句,是直接說理;「是以泰山不讓土壤」六句,是類比推理;「是以地無四方」五句,是引證說理;「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五句,是對比說理。經過層層論述,明確表達逐客不利於秦的統一。 我聽說土地廣大米糧就充足,國家強大人口就眾多,軍隊強盛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捨棄任何小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捨棄任何小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廣;想要稱王天下的人,不拒絕百姓,才能顯揚他的盛德。所以土地不分東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國外國,國家時時充實美好,鬼神降臨福澤,這就是五帝三王沒有可匹敵對手的原因。現在您竟然拋棄百姓來幫助敵國,辭退賓客讓他們幫助其他諸侯成就功業,使天下的賢士退避不敢向西侍奉秦國,停住腳步不進入秦國,這正是所謂借武器給寇賊,送糧食給盜匪啊。 8.「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段話對你有何啟發? 答: 請同學自由發揮。 9.李斯認為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何在? 答: 不卻眾庶。 第五段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減損    暗含李斯本人          樹立、結下    乃言客卿之賢者多,而思效力者眾 逐客最後將危及國家 譬喻(略喻) 總結逐客之害。 末段重申逐客之害,而「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的結論,與首段「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相呼應。 物品不是秦國出產,但值得珍愛的卻很多;人才不是出生於秦國,但是願意效忠秦國的也很多。現在驅逐客卿去幫助敵國,減損人民而使仇敵得益,使自己國內空虛,而在外又與諸侯結怨,如此希望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 10.本文哪些部分是從正面說明任用客卿之利?哪些部分是從反面說明逐客之害? 答: (1)正面說明任用客卿的好處: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2)反面說明驅逐客卿的壞處: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今逐客以資敵國,……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11.本文被譽為駢文之初祖、漢賦之先聲,文中哪些鋪陳、對偶的手法可加以印證,試舉例說明。 【問題討論二】 答:   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上承戰國縱橫家的氣勢,下開漢賦富麗鋪張手法,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影響力,因此被稱為「漢賦之先聲」。又使用排比、對偶等手法,並且有辭采富麗、音調鏗鏘的特色,也影響了後世「駢文」的產生,因此被稱為「駢文之初祖」。 (1)善用排比,增強語勢:   本文最大特色即大量使用排比句,在語言形式和音節上鏗鏘響亮,增強了雄放不羈的氣勢。舉秦君用八位客卿成功的歷史事實,用排比句盡情鋪陳,予人客卿的功績有說不盡之感。   文章列舉秦王享用的異國玩好有十多種珍寶,眾多的美女及音樂,也以排比鋪陳手法,極言其「可寶」,極言秦王樂於享用,接著又用六個「不」字排比句作為假設推論,辭采繽紛,盡情渲染。   排比句的鋪陳不僅增強了語勢,形成和諧的音韻效果,也增添了文章的豐富性。 11.本文被譽為駢文之初祖、漢賦之先聲,文中哪些鋪陳、對偶的手法可加以印證,試舉例說明。 【問題討論二】 答: 11.本文被譽為駢文之初祖、漢賦之先聲,文中哪些鋪陳、對偶的手法可加以印證,試舉例說明。 【問題討論二】 答: (2)駢散並用,錯落有致:   本文中如自「孝公用商鞅之法」至「至今治彊」,首句為散句,中用排句,繼又出一散句(獲楚、魏之師),末以整(整齊)句收束。又如自「惠王用張儀之計」至「功施到今」,起筆為散句,繼用四字型之排句,突換三字型之排句,繼用散句,復用排比句,末又用散句。排偶與散句整散、長短相為錯綜,在語言形式上富有整齊錯落之美;在音節上抑揚頓挫,鏗鏘響亮,富音樂美感,這些都增強了滔滔不絕、雄放不羈的氣勢,所以此文開啟散文辭賦化的風氣,因此被後人譽為「駢文初祖」。 11.本文被譽為駢文之初祖、漢賦之先聲,文中哪些鋪陳、對偶的手法可加以印證,試舉例說明。 【問題討論二】 答: (3)隨類賦形,豐富設彩:   〈諫逐客書〉一文運用了隨類賦形、豐富設彩的藝術筆法,如「建翠鳳之旗」的「翠」、「西蜀丹青不為采」的「丹青」,大多數句子的設彩,都不靠顏色字眼;「昆山之玉」、「宛珠之簪」、「阿縞之衣」、「鄭、衛之女」等,用著名產地來設彩;「隨、和之寶」、「太阿之劍」、「纖離之馬」等,用著名物品來設彩;「靈鼉之鼓」、「犀象之器」等,用質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