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元时期,世界上的著名大都市不包括(  ) A.北宋时的开封 B.金时的中都 C.南宋时的临安 D.元朝时的大都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是(  ) A.大相国寺        B.御街 C.瓦子 D.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A.杂剧 B.宋词 C.散曲 D.南戏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白居易 D.李清照 5.下列人物的词风与苏轼最相似的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6.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的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白朴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自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是 (  ) A.关子 B.铁钱 C.“交子” D.“会子” 理由:?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 D.元代民族压迫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3.王弘力在书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 C.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市民买卖交易的店铺 4.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夜市 ③瓦子 ④岁币 ⑤邸店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6.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李清照》。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右图这一悲剧的创作者是(  )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王实甫 D.关汉卿 8.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都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  )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9.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 ——《儒学与精神文明建设》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怎样的趋势? (2)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1.小丽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