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PDF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周恩华 (技术经理)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 号国际贸易中心1802 室 邮编:200336 中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012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5907.68 万吨,比去年增长5.43% 。其中,海淡水养殖产量为4288.36 万吨,占总 产量的72.59%,同比增长6.59% 。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3.63 公斤。2012 年中 国淡水养殖产量2644.54 万吨,淡水养殖总面积5,907,476 公顷。其中,池塘养 殖面积2,566,859 公顷。全国池塘养殖平均单产为7116 公斤/公顷(475 公斤/亩)。 池塘养殖仍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6% 。虽 然中国的池塘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水平较高,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严 重地制约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淡水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 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养殖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养殖户缺少先进的科学养殖理念,盲目提高 放养密度和产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大量的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 物在养殖水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导致鱼类病害的频发, 甚至产生大面积的死鱼。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超过百亿元。 2. 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中国淡水养殖池塘多数建于20 世纪 60-70 年代。由于养殖模式的落后和多年来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修复, 淤泥沉积严重,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目前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产, 主要是通过定期大量换水来改善养殖水环境,这样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会 加剧周围河流,湖泊等公共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据农业部2002 年太湖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资料显示,每年长三角地区鱼类池塘养殖向外排放总氮 10.08 公斤/亩;总磷0.84 公斤/亩。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在一些地区已对周围 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已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都 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老池塘改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养殖设 施,进一步提高池塘生产力。如果我们不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也许数十年 后有必要重新改造池塘。 3. 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虽然 膨化浮性饲料使用量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养殖户仍使用沉性饲料。与膨化 浮性饲料相比,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差,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另外,养殖 户难以准确控制投饲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往往超标。据研究资料表 1 明,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 90-98% ;而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 97-98% 。因此,饲料中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外,绝大部 分是沉积池底。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除此以外,由于各种价格的上涨(包 括饲料,人工,水电,塘租等),池塘养殖的效益也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亏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池塘养殖业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进行养殖模 式的创新和养殖技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正致力于推广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 术。该技术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多年来在中国推广80:20 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转 型和技术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 养”模式,这是水产养殖理念的再一次革新。在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的 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 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再变为陆生植物 (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 机肥。这样,我们既可以解决了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耗能和水资源等根本问题, 同时又做到化废为宝,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低碳 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地提高产量和生产业绩; (2 )大大地提高成活率,由于鱼类长期生活在高溶氧流水中,成活率可达到 95% 以上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