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张.docVIP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张字龙,范洪海,蔡煜琦,赵兴齐,刘红旭,贺锋,李平,杨梦佳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内容提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作用明显,区域铀成矿与褪色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在铀矿化发育较密集的黄陵地区开展了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通过饱和烃气象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位于C15~C22之间,(C21+C22)/(C28+C29)值范围为0.72~26.08,∑∑∑C21-/∑∑∑C22+值分布在0.88~6.39之间,Pr/Ph值分布在0.47~0.85之间,OEP值分布在0.87~1.08之间,CPI值分布在1.04~1.22之间,指示烃源岩有机质处于成熟的热演阶段,油气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盐湖相的沉积母质。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湖相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与含铀目的层沉积成岩以来地层缺失期及铀成矿期基本吻合,生成的油气既可为铀成矿提供还原能力,又可以避免已形成的铀矿体遭受后期氧化改造。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有机地球化学;油气还原;黄陵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盛产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铀成矿与有机质作用息息相关,尤其是盆地东南缘黄陵地区铀成矿与区域广泛分布的油气关系最为密切。前人对黄陵地区铀成矿也先后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Sun Gui et al.,1998;Du Letian et al.,2003;Li Wenhui et al.,2004;Chen Hongbin et al.,2006;Xing Xiujuan et al.,2006;2008;Tian cheng et al.,2007;Jia Licheng et al.,2009;Ren Zhongxian et al.,2014),研究了店头矿床成岩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确定铀矿化严格受褪色蚀变带与灰色岩石界线的控制,油气显示以中质油为主,矿床岩石成岩程度较高,渗透率低等特征。店头小型铀矿床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但由于工作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在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控矿因素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还原性流体与铀成矿机理方面。比如在还原性流体类型、形成期次、对铀成矿的作用及其与铀矿的时空关系等方面研究的还比较薄弱。本次研究主要从含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岩(矿)石样品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入手,分析烃源岩沉积母质类型、成熟度、沉积环境,探讨还原性流体类型、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时空关系和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旨在为该地区铀成矿机理研究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注: 注:本文为核工业地质局生产中科研项目(编码:20158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5CB453004)和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关键因素识别与靶区优选北方重点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扩大与靶区优选”(编号:地LTD1601-3)共同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6—07—06;改回日期:2016—10—XX;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张字龙,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zzl9132@163.com。 通讯作者:范洪海,男,1963年生。博导,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E-mail:FHH270@263.com。 1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化特征 1.1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渭北隆起次级构造单元彬县-黄陵褶皱带和伊陕斜坡次级构造单元庆阳单斜的过渡部位(图1)。区域构造总体受燕山期渭北隆起断裂构造带形成的彬县—黄陵坳褶带控制,该褶皱带总体形态为中生界构成的向北西缓倾的大型单斜构造。在此单斜之上产生一些宽缓而不连续的褶皱,褶皱大多以背斜形式出现,在研究区内要表现为一系列规模不大的NE向宽缓褶曲,断裂构造不发育。 图中字体用六号宋体 图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区域铀矿地质略图(据孙圭等,1998,修改) 1—古近系—第四系;2—下白垩统;3—中侏罗统直罗组;4—中侏罗统延安组;5—中上三叠统;6—下三叠统; 7—古生界;8—角度不整合界线;9—平行不整合界线;10—断裂;11铀矿床、矿点;12—研究区 Fig.1 Region uranium geological sketch of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modified from Sun Gui et al.,1998,) 1—Paleogene Paleogene — —QuaternaryQuaternary;2—Lower Lower Cretaceouscretaceous;3—Middle Middle JurassicZhiluo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