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王道思想分析医学质量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廷贤王道思想分析医学质量论文 摘要: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认为“仁”即“王道”,主张“王道”行医,精勤不倦,博施济众;推崇“王道”医方,如六味地黄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避免使用猛烈峻攻之药;采用诸家“王道”,反对攻邪治法,注重固护元气。文献引用:张治国,李景远,刘理想.龚廷贤“王道”医学思想探析[J].中医学报,2017,32(11):2124-2126. 关键词:龚廷贤;儒家思想;“仁”;“王道”;中医理论 龚廷贤,字子才,生于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万历47年(公元1619年)。江西金溪人,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故别号“云林山人”,明代著名医家,著有《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书。龚氏从医7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对各科临床病证的论治,理精方博,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其创制的方剂尤为后人所称颂与传承,如乌鸡白凤丸、清上蠲痛汤、高枕无忧散、温清饮等至今仍常用于临床各科。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通过其著作或弟子传承,对后世影响颇大,对日本汉方医学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龚廷贤早年习文从科举之业,也与当时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企望能够走仕途之路,光耀门庭,“将有志南溟,效用廊庙,以大究厥施”,然而却“数奇不第”,科举之路受挫,“遂缵父业,精于医”。虽以医为业,但儒家思想对龚廷贤亦有较大影响。本文从儒家“王道”思想出发,探讨“王道”思想在龚廷贤医学思想中的体现。 1主张“王道”行医 儒家主张以“仁”治理天下,称之为“王道”,是与“霸道”相对而言。儒与医关系密切,可谓医道即儒道,后世有“儒医”之称。与龚廷贤同一时代的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8226;医家十要》中曾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或内或外,勤读古书,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临证时自无差谬[1]。”陈实功所谓“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是说作为医者必须具备“仁”心,才能精勤不倦地钻研医道,才能在临证时得心应手。龚廷贤对此讲得更为明确,他在《万病回春》“医家十要”中说:“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2]。”亦即,通儒道,明仁义,方能存“仁”心而博施济众。龚廷贤也常以“儒医”自命,自少年时即“诵爱物济人之句,不胜神往”,成为名医后著医书立说,如其在《济世全书#8226;自序》中所言:“予将借医国之书而展其济世之心,故书成而世世共跻予之愿也[3]。”在疾病治疗方面,龚廷贤颇为推崇“王道”,这与他自幼受其父龚信及当时众医家的影响有关。他在《种杏仙方#8226;序》中说:“顾霸之效也,诡驳之宜。而王谓易简,曷以也,医恶是类乎。余自髫龀,席箕裘业,从家大人医寓中,家大人辄以霸禁,比长客壶京肆,稍见俞诸大方,若蒋定西、高使相、刘秋堂诸老,佥以王道医,交口称矣[4]。” 2推崇“王道”医方 龚廷贤在《种杏仙方#8226;凡例》中,对于录用之方的选方原则加以说明,其中一条即是对“王道”之方的选录。其云:“方皆出王道者录之。其猛烈峻攻之药,虽有起死之功,不无偏胜之患,不善用者,无益而有损,故未敢录也[4]。”在《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书中,常见龚廷贤对“王道”之方的推崇。如《寿世保元》关于“鼓胀”的诊治,在论及六君子汤方时说:“一论脾虚鼓胀,手足倦怠短气,溏泄者。此调治胀满王道之药,久病虚弱之人,宜服六君子汤[5]。”关于“水肿”的诊治,在列出一系列方剂后加按语说:“右诸方治肿胀属虚,皆宜用此王道之剂,病者苦其肿胀难堪,予令朝服丸药,夕服汤药,或三朝五日,间服蟠桃丸,或石干散一服,谓之下棋打劫而治,病者暂摅一时之宽,医者一补一攻,亦善治之良法也[5]。”“胀满”一般认为是由于气机壅滞于腹内,应难于补,而用理气疏导之法,但龚廷贤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古今医鉴#8226;胀满》中说:“俗谓气无补法者,以其痞满壅塞,似难于补。不思正气虚而不能营运,邪气着而不出,所以为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气虚不补,何由以行?且此病之起,固非一年,根深势笃,欲取速效,自求祸耳。知王道者,可以语此。其或受病之浅,脾胃尚壮,积滞不固者,惟可略疏导,若以峻攻之策,吾不敢也[6]。”气虚不补,气何以运行,胀满何以解除,在龚廷贤看来还是应用王道之方以补来解除胀满之患,可谓“塞因塞用”,即“按经曰:塞因塞用。故用补剂以治胀初服则胀,久服则通。此唯精达经旨者知之,庸医未足道也[5]。”在《寿世保元#8226;补益》中,论述人参膏主治时龚廷贤说:“一论治伤寒汗吐下后,及行倒仓法吐下后,与诸症用攻击之过,以至元气耗惫,用此补之。韩飞霞曰:人参炼膏,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王道也。”在论述太和丸主治时说:“饮食劳役,所关非细。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劳役过度,耗散元气。脾胃损伤,元气衰剧,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