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莲花山隧道
PAGE
39 -
永宁高速项目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量测
莲花山隧道
实
施
方
案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十月
编制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永宁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项目部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日 期:2009年10月8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4
第二章 地质超前预报和量测的依据……………………………….7
第三章 地质超前预报和量测的目的 …………………………….8
第四章 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方法…………………………….10
第五章 测点布置原则、各隧道量测测点及断面布置 ………….32
第六章 信息反馈与预测预报 …………………………………….36
第七章 质量保证方案及措施 …………………………………….38
第八章 量测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措施……………………………….41
第九章 人员与组织机构…………………………………………….43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概 述
福建省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永宁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泉州至南宁”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宁高速公路是东部沿海地区通往中部地区重要的省际通道,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防交通干线和快速入闽通道。
本项目路线位于戴云山以西,穿越的地貌单元较复杂,地貌上属闽西中低山-重丘-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山体较多陡峻。其中中低山地貌,海拔标高一般在500~1300米,相对高差150~420米,山间河谷深切,“V”型谷发育,水流湍急;丘陵地貌区一般丘顶浑圆,相对高差50~250米,河谷低平,河曲发育。山间盆地地形较为平缓,多为村镇或垦为农田。
本次实施J2,J3合同段包括梧地隧道、星东隧道、石壁前隧道、莒林隧道、高宝隧道、莲花山隧道、曾家顶隧道、七里坑隧道、雷公铺隧道共9座隧道,如表1-1所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计划监测工期约为20个月。
表1-1 合同段监控隧道一览表
合同号
土建合同段
隧道名称
类 型
左(右)
设计长度(m)
标准长度(m)
SJ2
A5
梧地隧道
分离式、
小净距
左洞
1405.5
1685
右洞
1783
星东隧道
分离式
左洞
307
283
右洞
390
A6
石壁前隧道
分离式
左洞
2040.5
2055
右洞
2217
莒林隧道
分离式
左洞
801.5
863
右洞
819
高宝隧道
分离式
左洞
256.5
254
右洞
330
SJ3
A8
莲花山隧道
分离式
左洞
3564.5
4018
右洞
3920
曾家顶隧道
小净距
左洞
186.5
602
右洞
577
A9
七里坑隧道
小净距
左洞
555
729
右洞
1097
雷公铺隧道
小净距
左洞
398
685
右洞
696
本隧道位于永宁高速公A8合同段。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双孔四车道单向交通。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左洞:ZK48+543~ZK48+766,全长223m(明洞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
右洞:YK48+534~YK48+817,全长283m(明洞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隧道设计速度:100km/h。
(3)隧道照明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
(4)隧道建筑限界
表1 隧道建筑限界
项 目
净宽(m)
净高(m)
行车道(m)
侧向宽度(m)
检修道(m)
主洞
10.75
5.0
3.75×2
0.5+1.0
0.75+1.0
紧急停车带
13.25
5.0
/
/
/
车行横通道
4.5
5.0
/
/
/
人行横通道
2.0
2.5
/
/
/
(6)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
(7)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5%。
(8)设计荷载:公路-I级。
(9)洞内中间段照明亮度:4.5cd/m2
(10)洞内卫生标准
纵向通风时,CO允许浓度:隧道长度L≤1000m δ=300PPm,隧道长度L≥3000m δ=250PPm(其余内插取值),烟雾允许浓度:0.0065
(1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1.2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1. 地形、地貌
本隧道场址区属低山地貌,山体海拔约310~780m,相对高差约470m,洞身最高点海拔782.9m,地形起伏大。进洞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0~25°,自然山坡稳定,出洞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5~30°,自然山坡稳定。洞身处沟堑较发育,主要分布在隧道近进口段的近北西向的有3条,近出口段的近南北向的有1条,沟内常年有水,但水量较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沿线地表植被发育,主要为林地。
2.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道区地表水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上部的3条小溪中(分别分布在里程桩号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