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手動及自動檢測方法比對規範
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執行空氣中粒徑小於等於二?五微米(μm)之細懸浮微粒(以下稱PM2.5)連續自動監測儀器檢測(以下稱候選方法),與本署「空氣中懸浮微粒(PM2.5)檢測方法-手動採樣法」( NIEA 205 )(以下稱參考方法)之比對測試,特訂定本規範。
二、測試之地點與適用之季節規定如下:
地點A:代表北部都會區測點,春季(三月至五月間)及冬季(十二月至二月間)
地點B:代表長程傳輸污染物之北部東北季風迎風面測點,春季(三月至五月間)及冬季(十二月至二月間)
地點C:代表光化反應污染測點,夏季(六月至八月間)及冬季(十二月至二月間)
地點D:代表南部都會區測點,夏季(六月至八月間)及秋季(九月至十一月間)
三、測試程序規定如下:
每一測試須放置具有符合參考方法之採樣器三台及符合候選方法之採樣器至少三台;每台採樣器間應維持一至四公尺之間距,採樣器進氣口高度應位在同一高度上,並避免過度受到鄰近建築物、空氣處理設施、工業活動、交通或其他會局部性影響的干擾。
每次測試各採樣器之監測結果應以與手動採樣同步執行之監測期間(一般為二十四小時)所有測值之平均值表示之,且其原始數據之小時平均測值仍應紀錄保存。
在各測試地點與季節需分別統計計算,測試規範如附表。
每次測試參考方法採樣器至少應有二台數值為有效,採樣器採得之PM2.5平均質量濃度介三~二○○(μg/m3)之間,且候選方法至少有二台數值為有效時,該組數據才視為有效;如該測試未符合前述規定者,應就該數據無效之原因進行檢討與說明。
每個測試地點及每個測試季節至少應有各別之二十三組有效數據,有效數據若超過二十三組應全部納入統計。
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前,測定數據均保留原數據之有效位數,不得修改、調整、替換或消去。計算平均濃度或中間數量時,其結果應較輸入之原始數據位數多一位。
四、比對測試結果統計與評估:
平均濃度
1.參考方法偏離值測試:每次測試後將所得之三個參考方法測值,先計算是否有測值屬偏離值;如有則該測值應視為無效,不列入後續統計。偏離值計算公式如下:
計算出2×R1j/( R1j+R2j)及2×R1j/( R1j+R3j)之數值,如果其中之一超出0.93~1.07之範圍,則R1j即為偏離值。
計算出2×R2j/( R2j+R1j)及2×R2j/( R2j+R3j)之數值,如果其中之一超出0.93~1.07之範圍,則R2j即為偏離值。
計算出2×R3j/( R3j+R1j)及2×R3j/( R3j+R2j)之數值,如果其中之一超出0.93~1.07之範圍,則R3j即為偏離值。
Ri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參考方法之第 i 個採樣器所得濃度值(?g / m3)。
2.如R1j、R2j、R3j當中之有一個數值因採樣器故障、操作錯誤或其他原因導致採樣失敗而無測值時,在計算偏離值時該數值直接代入零計算,但此種直接代入零計算之方式僅在計算偏離值時使用,在後續統計該數值仍不列入計算)
3.平均濃度公式如下:
Ri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參考方法之第 i 個採樣器所得濃度值(?g / m3)。(j:表第j組有效檢測數據。n:參考方法採樣器數量,一般為三台)
Ci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候選方法之第 i 個採樣器所得濃度值(?g / m3)。(j:表第j組有效檢測數據。m:候選方法採樣器數量,一般為三台)
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所有參考方法採樣器濃度平均值(?g / m3)。
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所有候選方法採樣器(m一般為三台)濃度平均值(?g / m3)。
4.參考方法採樣器檢測所得濃度值之精密度公式如下:
RP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參考方法之重複採樣偏差百分比(%)。(j:表第j組有效檢測數據。n:參考方法採樣器數量,一般為三台)
RP:某一測試地點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參考方法之重複採樣偏差百分比(%)。(J:全部有效檢測數據)
5.候選方法採樣器檢測所得濃度值之精密度計算公式如下:
CPj: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候選方法之重複採樣偏差百分比(%)。(j:表第j組有效檢測數據。m:候選方法採樣器數量,一般為三台)
CP:某一測試地點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候選方法之重複採樣偏差百分比(%)。(J:全部有效檢測數據)
對測試截距與斜率計算方式:
篩選可接受之檢測樣品組:當第 j 組檢測樣品中參考方法之樣品濃度未落於三至二○○?g / m3 之間、參考方法採樣器精密度(RP) 超過百分之十之限值或候選方法採樣器精密度(CP) 超過百分之十五之限值者,均需捨棄該 j 組全部檢測結果數據。每個檢測場址上,篩選後可接受之檢測樣品組數目必須達二十三組(含)以上。
計算每一測試場址參考方法樣品平均濃度()與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