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训练事物与情志新人教版讲解.doc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训练事物与情志新人教版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事物与情志 【训练目标】 1.了解什么叫托物言志,并理解其写法及作用。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具体描绘。 3.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由物象到人情的联想,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 【训练重点】 1.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具体描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由物象到人情的联想,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 【训练过程方法】 采用知识导引法、例文思路启迪法开展训练,通过讨论、赏析、练习、模仿、展示、评价、借鉴、修改等途径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知识导引】 一、解析概念——什么叫托物言志 1.重温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 如课文《雪》,鲁迅先生借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这两个具体物象,寄托自己要用战斗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的情感。这就是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 2.明确内涵,明白什么叫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或者说“借物抒情”),就是选取一个具体的植物、动物、物品等,通过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委婉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将个人之“志” 依托在这个具体之“物” 上。 二、方法技巧——文章中怎样托物言志 1.方法技巧一:由事物联想到人情 以《雪》中对“朔方的雪”描绘为例: 描绘:…… 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的奋飞,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特征:孤独抗争 联想:对不屈的抗争的歌颂 ?表现朔方的雪“孤独抗争”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不屈的抗争的歌颂 表现过程为:描绘?特征?联想。所以,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过程,要有“先表现事物的特征,然后联想人情”的规律。 2.方法技巧二: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 如巴金的《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又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文中,海浪对海岸的一往情深,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却不得不忍受礁石的冷漠。这象征着作者对祖国复杂的情感:既依恋着祖国,忠诚、坚定,又因自己遭受莫须有的罪名而苦恼不已。 3.方法技巧三:描绘要具体 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如鲁迅的《雪》,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种雪: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却“如粉,如沙”,“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前者平和温暖,象征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后者冷寂壮美,表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情感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4.方法技巧四:联想要恰当 发现物体的某些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然后自然地联想到了相应的象征意义。所以物象特征和象征意义之间的联想必须要恰当,不能胡编乱造 以梅花为例: 特征: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联想:人应有梅花般不畏风雪不争春的人格美 但同一物象可以有不同的特征,引发不同的联想,从而表达不同的情感。 比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中雷电象征反动势力,而在郭沫若的戏剧《屈原》第五幕《雷电颂》中,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内心感情、思考的角度等差异,从而导致了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联想。 如“落花”,可以产生哪些不同的联想呢? (1)林黛玉葬花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以花比喻自己,对美的钟爱怜惜,对自己身世的黯然感慨。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奉献精神。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首诗写于龚自珍辞官南归的途中。 (3)落花前的美丽绽放 ——人生有过灿烂,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就足够了。 【美文清赏】 宝蓝的花 林清玄 在南部乡间,看见萝卜田里留下来作种的萝卜,开出一片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