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   【摘 要】羌族,中国版图中上古时期形成至今的民族之一。作为五胡(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中的羌,这个古老的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羌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表现形式独特,还承载着艺术的审美价值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通过对羌族克西格拉舞的概况介绍,探讨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羌族;民族舞蹈;克西格拉舞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新唐书》中有记载,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是以羌族为主体,在黄河流域完成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羌人分布极广,后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各地大迁徙,有的迁徙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有的则迁往青藏高原。前往中原地区的羌人大量内附定居,逐渐被汉人同化。迁往岷江上游的羌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为今天聚居在岷江上游的羌民族。①   羌族舞蹈与羌民族历史一样悠久。羌族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而藏缅语族中的藏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哈尼族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它们都和羌族舞蹈有着文化源流的密切关系。歌舞艺术在羌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块光辉夺目的艺术瑰宝。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三类:自娱自乐的舞蹈、祭祀性的舞蹈和礼俗性的舞蹈。原始民族早期所产生的舞蹈大都是为了祭祀神灵、祈福保平安。羌族人民不论是经历农耕、丰收、嫁娶、生育,还是遭遇自然灾害、战乱、疾病;不管是个人的生命历程,还是大型的集会活动,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而各种祭祀活动又无不以音乐歌舞贯穿其始终。这些羌族民间舞蹈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结合,在不同场合的礼俗活动中都有与之对应的相对固定的舞蹈及歌曲。多数舞蹈无乐器伴奏,跳舞者自唱自跳或以统一的呼喊声和踏地声作为节奏来使动作达到一致,且大多是集体表演的形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根据俄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普列汉诺夫 “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阐释,艺术的产生是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劳动实践。考察羌族的历史不难发现,羌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不仅与羌族的原始农牧、狩猎等生产劳动及其原始宗教信仰有关,并且与古羌人为了生存领地而进行的征战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羌族舞蹈中有不少都是在模拟羌族先民的生产劳作、祭祀祈福以及战争场景。今天流行与岷江上游北部羌区的民间祭祀性舞蹈《跳钾》、《跳盔甲》和《铠甲舞》,就是与古代战争有关的舞蹈。②   羌族“克西格拉”舞为丧葬仪式舞蹈,在羌族北部的方言又称“赫苏德”,汉语称其为“铠甲舞”或“跳盔甲”,因跳舞者身穿铠甲而得此名,是一种穿着铠甲跳的祭祀性舞蹈。克西格拉舞是在为民族英雄、战死者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举行的大葬仪式中而跳的男子集体舞,目前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聚居地黑水河流域沙坝、赤不苏地区及羌族聚居地理县。在克西格拉舞中,男子主要以碎步颤膝和胴体轴向转动为主,动作威武有力;女子主要以摇臂转身和揉膝摆胯为主,动作灵巧轻盈。男女之间的刚与柔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羌族克西格拉舞的起源   关于克西格拉舞的起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下册)中的羌族部分曾写到:“克西格拉起源于羌族英雄别姆支同妖魔的战争:为了战争妖魔,别姆支带领羌人用几口大锅盛满顺酒,锅旁摆一只大竹筛子,下面点一盏油灯。在妖魔眼中,顺酒变成了大湖泊,筛子孔变成了无数只眼睛,许多戴盔披甲手持兵器的武士,正在跳打仗的舞蹈。妖魔被这种庞大的阵势吓倒,不敢再来骚扰。别姆支死后,人们为悼念他,就用这种形式作为他的葬礼。从此以后,祭奠羌族英雄,都要跳克西格拉,成为大葬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③由此推测,克西格拉舞最初极有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祭祀仪式。早期的古羌人习惯用歌舞为战死的羌族英雄举行大型葬礼。这种仪式性的舞蹈既同于丧葬又区别于丧葬,虽然其形式与丧葬相似,但克西格拉舞最初应该起源于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因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原始社会时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掠夺性和血亲报复的战争。频繁的战争生活,造就了习武、模拟战争、庆祝胜利等反映战争生活的舞蹈(我们习惯也称这类舞蹈为‘武舞’),它们反映在文献及传说中,也反映在遗存的古崖画中,甚至反映在民间遗存的这类舞蹈中,生动地展现了原始武舞的真实形象。”④唐代以前,由于战事连连,早先的丧葬祭祀类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为出征将士所举行的一种鼓舞士气、祈祷凯旋的祈福活动。后来,凡有将士出征、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辞世、为战死的英雄举行悼念仪式等场合都会举行这类歌舞祭祀活动。在丧葬仪式中,羌人跳克西格拉舞的目的是为亡灵超度,而享有这种待遇的“亡灵”必须是战死的将士或民族英雄。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同仪式的仪轨以及目的也会随之发展,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