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在现在看来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而移民史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关内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主要是明清以来出现的东北三省移民运动的高潮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运动”[1]638,它对东北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东北移民;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60-02
中国东北的人口大多数都是移民,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华北地区的人们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大批地涌向东北,更是形成了空前的移民浪潮。而这一创举究其根源主要是由来自原住地的推动力以及移民地的吸引力,更有两方面结合的因素促成。本文旨在分析清末民初时期东北移民的原因及其概况来阐述移民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一、移民东北的原因
在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北方各省向黑龙江地区移民的汉族人口大约在两百万左右。据计算,嘉庆十七年(1812年)省内人口近四十五万人,而到1911年省内人口则达到三百几十万人,增加了近三百万人。除其自然增长外,应有二百余万人是北方关内各省的移民[2]36-37。当然,移民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原因。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经济来源就是土地。而清末时期的土地兼并使大部分人们失去土地,被迫出走,成了流民,这是移民的一个主要原因。1644年清军大规模入关,清军家眷及奴仆也“从龙入关”,整个东北地区几乎“罄国入关,尽族西迁”。入关的人数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有人推算过,大约有“九十万进入关内”[3]而在这些入关的人中,除了满族外,还有其他民族随之入关。但清朝入关后生计比较困难,为笼络八旗将士以及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要求,清政府于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布了圈地令,直到1669年(康熙八年)才最终因为人民的强烈反抗而废止。而这二十四年正是与清初辽东地区的招垦时期相对应的。清政府一方面在关内大肆圈地,另一方面又在东北地区进行招垦,这也就导致了大多数在圈地的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离开家乡,成了流民,并且流入了黑龙江地区。
其次,自然灾害和战争危害也是移民的重要原因。
进入黑龙江地区的移民大多是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而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突出。据顺治年间的不完全统计,黄河大的决口就有十五次之多。康熙年间河患更加严重,从1662年到1677年黄河大的决口达六十七次[1]39,造成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另外,还有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波及的地区,灾民相继出走,向灾害较少的黑龙江地区迁徙。
清入关后,各地的武装抗清斗争频发。清中、后期,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也大多数是在关内北方各省进行,更是给这些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战争打起来之后,还有部分百姓被抓,充当劳役。这就迫使大量的居民迁徙,远离灾难。
再次,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了移民实边和放荒筹饷的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制沙俄侵略,在东北地区采取了移民实边政策。除了采取招民开垦的奖励措施之外,还采取了催垦、抢垦、自由垦殖等一系列的实质性措施,并且在经济上对移民给予一定的资助,这在当时对移民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清末,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清政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黑龙江地区采取了放荒筹饷的政策。即只要是代垦民户亩垧土地缴纳京钱六吊三百文,或是银一两三钱,便发给大照,土地即归代垦民户所有[2]42。后来发展到了“旗民兼收”的程度,即无论是旗人民人,只要缴纳押租,便可报领土地。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促使大批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
最后,东北地区具有吸引移民的有利条件。
黑龙江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大物博,人口密度较低,土地比较容易获得,自然是贫苦农民的向往之地。此外,黑龙江地区还有金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加上中东铁路的修建以及1905年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成为了国际性的商埠,各项事业的开发都对劳动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这也给黑龙江移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出路,客观上为移民的迁徙带来了便利的条件,促使移民走向高潮。
二、东北移民的概况与类型
清末黑龙江地区的人口已经有三百万之多,而在这三百万人当中除了少数土著居民外,大部分都是从关内北方各省迁徙而来的汉族移民。而这些移民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流人、流民、垦民这三种类型。
顺治中期以后,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凡旗民杂犯重罪载在刑律者,或以免死,或以加等发遣兹土分管束安插”①这种被发遣到边地的“罪人”,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