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翫雅集会员藏佛教造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清翫雅集会员藏佛教造像   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   直到近几十年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个变化来自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宗教,其二是经济。在台湾,佛教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没有受到大陆“文革”导致大批佛像尽毁的浩劫。另一方面,台湾经济的繁荣,自然而然地使得佛教艺术开始获得收藏家的青睐。本次展览的佛像仅占台湾佛教艺术收藏的一小部分,同时也仅展现了清翫雅集收藏的一个方面,但却能体现当今台湾佛教艺术收藏的规模与质量。   此次精选的佛像作品,从多个方面呈现了佛教造像的历史性与图像风格,意在展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精华时期的面貌,而非各个时期序列式的发展轨迹。作品所代表的地域性也很广,除了“主流风格”的中原地区佛像,还有来自古代西藏、蒙古、大理国、印度等地风格的佛像。它们分别代表这些文化圈佛教艺术发展的精华。   中国6~8世纪佛教造像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时代最早的是6世纪中期至晚期的菩萨立像,应是一尊观音像,姿态绰约。手势优雅,一边膝盖微弯。以此一时期的铜佛像而言。此尊的尺寸特别大,比例与细节上跟这个时期的大型石雕很相近。作品中时代第二早的是隋代的弥勒佛坐像,亦即未来佛。弥勒是这个时期流行的佛像主题,双脚下垂着地呈善跏跌坐。善跏趺坐相对来说并非常见,尤其到晚近时期,当弥勒佛造像式微以后,善跏趺坐就更少见了。   唐代(618~907年)的佛像南4件作品为代表。其中两件为如来佛立像。唐代与佛教发源国印度重新开始接触,直接影响了这时期的中国佛教艺术风格。这两件作品衣纹紧贴身体的特征,明显地是受到北印度笈多王引时期雕塑风格的影响。展品唐铜鎏金观音立像同样也有很明显的印度风格影响,特别是S形绰约的体态。这时期的观音很受欢迎,观音像以男性的形象表示。自宋代(960~1279年)以降,观音以女性的形态出现,并维持至今。直到今日,观音在中国文化里仍是非常受欢迎的神祗。   印度帕拉王朝佛教遣像   如今,佛教在其源始国印度早已衰微了,但它和印度教及稍晚的伊斯兰教曾同时存印度盛行了好几个世纪。奠基于孟加拉的帕拉王朝(750~1199年),其统治者信奉佛教,在他们的影响下,印度佛教艺术获得兴盛。一般来说,台湾或其他地区的华人收藏家鲜少收藏印度佛教艺术,然而此尊观音坐像的风格与后来的西藏和中原的佛像风格关系密切。它尺寸小,铜胎错红铜及银,工艺精细。   大理国佛教造像   佛教是大理国(937~1253年)的国教。大理国的位置即今日的云南省,当时该国全国上下皆信奉佛教,22位国王中有10位为了剃度出家成为佛教徒而逊位。大理国的佛像有强烈的印度风格,体态细瘦纤长,宽肩,袒胸,高发髻。此尊阿嵯耶观音立像年代约存12世纪,是大理国佛像风格的最佳范例。研究推测,制作这类佛像是为皇室用来作为护身符的。大理国的佛像风格与东南亚邻近地区包括泰国的佛像风格有明显的关联性。藏传佛教造像   展品中有5件是藏传佛像,时代从12、13世纪至15世纪。4件作品属于立体雕,不同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佛像,他们身体的璎珞镶嵌是以孔雀石为主的各类宝石。其中最早的是12、13世纪的金刚萨堙坐像,结跏趺坐,宽额,这是这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另一尊是14、15世纪的金刚亥母像,呈舞立姿,右手持金刚钺刀,左手持颅器嘎巴拉,夹持喀章嘎(天杖)。约同一时期的密集金刚像为怛特罗(多头多臂)菩萨双修相的一个实例,密集金刚与他的佛母皆三头六臂。   红铜鎏金大日如来说法浮雕是此展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尼泊尔的工匠铸造,原本属于丹萨替寺的众多佛像之一。丹萨替寺位于今日西藏中部的桑日县境内,海拔750米。一位印度旅人于1882年到访该寺时曾说道:丹萨替寺在所有西藏寺庙中,拥有最丰富而珍贵的佛教艺术珍藏,并且特别受到拉萨当局的关注。在1966~1969年“文革”的初期,丹萨替寺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并散佚各地,寺庙本身已空无一物。幸运的是,有许多该寺的文物,包括此件大日如来说法浮雕,于1948年由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uiseppeTucci,1894~1984年)所率领的探险队拍摄下来,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明代早期佛教造像   明朝的第三位统治者永乐皇帝(1403~1424年在位),虽然对蒙古与越南用兵,但与西藏的关系达成了和平并建立了彼此互信的机制。藏人承认永乐皇帝为其现世的宗主,而永乐皇帝则允许藏人自治,并且使其宗教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永乐皇帝与西藏建立的关系影响深远,他与其孙宣德皇帝(1426~1435年在位),赠送了许多礼物给西藏重要的喇嘛,在这些礼物中包含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