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docVIP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 一 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李翎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 摘要:藏传佛教中的供养神,最早最重要的是观音,在观音的诸多身形中,又以十一面观音 这一身形传入的为最早,据《西藏王统记》载,当年松赞干布(617—650)为了寻找自己的本尊 神,曾派化僧去南印度等地,请来了十一面观音等像,也就是说十一面观音像式至少在7世纪 就传入吐蕃作为吐蕃赞普的本尊神受到供养.同样在汉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经在北周时期 就有译经传入,经中也有详细的造像样式描述.但通过实际调查及图像的排比,发现十一面观 音像由于传播途径不同,实际上存在两个像式系统,即汉一日系统和印一藏系统.本文以佛教 造像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十一面观音像为中心,讨论其流传像式. 关键词:十一面观音像式汉一日系统印一藏系统 中图分类号:K87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52(2004)02—0077—12 十一面观音这一身形在佛教供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 经》中所说,称念此咒经:可得十种现世果报.这十种果报就是:一者身常无病.二者恒为十 方诸佛忆念.三者一切财物衣服饮食自然充足恒无乏少.四者能破一切怨敌.五者能使一切 众生皆生慈心.六者一切蛊毒,一切热病无能侵害.七者一切刀杖不能为害.八者一切水难 不能漂溺.九者一切火难不能焚烧.十者不受一切横死.另又可得现身四种果报:一者临命 终时得见十方无量诸佛.二者永不堕地狱.三者不为一切禽兽所害.四者命终之后生无量寿 本文为国家文物局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03一ll—lO 作者简介:李翎,女,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图像学研究. ? 77? 敦煌学辑刊2004年第2期(总第46期) 国.又说这一神咒威力无比,即使有人犯四波罗夷@及五逆罪,读诵此口兄一遍者,一切根本重 罪悉得除灭!因此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对于十一面观音的供养和称颂一直十分盛行. 对于十一面观音像的研究,事实上成果并不多,主要就是人们一开始就将十一面观音混入千手 观音中,因此对十一面观音像的所谓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观音,千手观音而涉及到十一面观 音,关于十一面的造像,从佛典看,十一面与千手是两类,从十一面经的描述上看,唐以前出现 耶舍崛多本为两臂,玄奘同于耶本,不空本为四臂.同时在唐代传人的《千手眼观音》类经中, 提到这种身形的观音为一面,如智通的《千眼千臂神咒经》,菩提流志的《千手千眼姥陀罗尼身 经》等,及到苏噶罗所译《千光眼秘密法经》,天息灾《大乘庄严宝王经》等,开始描述千手(四 十臂)观音具足十一面,以至有善无畏,不空的百面千手观音等.所以佛经的这种变化,可以 考虑是一种密教思维的产物,即十一面观音由于其威力,可以由二臂变化为四臂,六臂,八臂乃 至千臂,同样一面的千手眼观音,为了实现大愿力,可以一首,三首,五首,九首,十一首乃至百 万首.因此作为佛教研究,要考虑造像的源头.从供养像式上看,最初也是分开进行的,所以 在印度最早的十一面观音是两臂,汉地最早的十一面观音也是两臂.而最早出现的千手观音, 则多为一面,如莫高窟盛唐的148,113窟,中唐的176,115,386,144等窟,晚唐,五代,宋则更 多出现一面千手观音,而越到后期,如元以后二者的混合越流行.而学者的研究似乎一开始 就是将二者混在一起来对待.更为重要的是在藏传佛教中至今没有出现一面千手的观音像 式,如今我们所见的一面千手观音,多见l0一l4世纪汉一日系统所造,如藏经洞,日本大贺岛 寺等所出作品,再就是清代一些汉藏合璧的寺院造像,具有强烈的汉式风格,如承德大乘之阁 之千手观音大像等.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心,从十一面的角度涉及到十一 面八臂的变体,即背光形式的千手十一面观音,而单纯的千手观音造像(即一面千手)及千手 观音经典在此不论. 从研究方法上看,一个是图典的对比研究,二是类型分析.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敦煌壁画及 藏经洞出密教观音像的研究.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内藤藤一朗的《法隆寺壁画研 究》(日本大阪,1932年),松本荣一的《敦煌壁画研究》(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刊,1937 年.),以及彭金章的《敦煌石窟十一面观音经变研究——敦煌密教经变研究之四》.从研究思 路上说,内氏,松氏与彭氏基本一致.尤其在分析十一面观音像方面,都考虑到了各种头面的 表现,以及头面的排列方式.可以说内氏,松氏的着作是这方面先躯之作,而彭文则是有关敦 煌图像个案研究的一篇佳作.该文在材料方面的贡献是将相关经典中的内容作了摘录,同时 对石窟存像作了表格整理,同时提出了研究对象,如观音的姿势,持物,面数眷属 等.另一种方法就是造像供养的流传研究.如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