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王小谟_把雷达“搬”上“空中司令部”
2013年1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双院院士”郑哲敏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膺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小谟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他说:“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是啊,王小谟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始终与中国雷达紧密相连:中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中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最终,他把雷达“搬”上了“空中司令部”。
“老母鸡”
在质疑中成就为“空中雄鹰”
2009年10月1日,北京,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空警2000作为领航预警机,秒米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了世界!王小谟是中国国产预警机的开创者和研制者,就是他以个体之“小谋”撬动国家预警机事业之“大成”,为翱击长空的雄鹰装上了明察秋毫的利眼。
“看,那就是我们搞的!”观礼台上,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王小谟仰望蓝天,情不自禁地扯着旁边人的袖子,大声喊道。
那一天,是他50多年科技生涯的收获时刻。那一刻,已年逾七旬的他,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此时,“我们一定要争口气”的大幅标语,已在中国电科预警机机库的白墙上挂了近10年!
可谓十年磨一剑!这是预警机研制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王小谟潸然泪下……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是为了克服雷达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同时减轻地形的干扰,将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有“空中司令部”之称。
雷达研究被称作电子行业的“皇冠”,而预警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预警机,很早就引起新中国军队的重视。拥有自己的预警机,是我国雷达科研工作者长久的梦想。其实我国预警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技术基础薄弱而未能成功。外国有媒体断言:“中国的地面‘老母鸡’要变成空中雄鹰,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从那时起,已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投身中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王小谟曾联合十几位老专家向中央领导联名上书,请求“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国家组建了一个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考察团赴国外考察。最后国家同意从以色列先引进一架,希望通过这一架预警机把技术学到手。
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同时,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我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坚实基础。
王小谟说:“在国际合作当中,我们坚持参与所有环节。有一些本来是合作方承担的任务,我们也主动要求做,对方认为占了便宜,还很高兴。有的同志不理解,我说,我们做过了,以后就会做了。合作过程中,我要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变成自己的,从做的那天开始我们就想目的不是这一架,我们希望第二架就是中国人的。国外合作的时候我们就给自己定了一条,我要进行反设计。”
尽管美国后来迫使以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企图扼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但是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的有关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且成功研制。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评论说:“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我国第一部
自动化三坐标雷达的诞生
大学毕业后,王小谟被分配到南京第14研究所。14所的前身是国民党的一个雷达修配厂,解放后一批老的技术人员留在了这里。新中国的雷达事业在这里起步。
1961年,研究室主任薛国伟找到刚到14所报到的王小谟:“你负责做三坐标雷达吧。”王小谟问:“跟谁一起做?”薛国伟说:“就你一个人先做吧。”说完,薛国伟就把厚厚的一沓资料放在了王小谟桌上。
那沓资料,是苏联专家留下的手稿,也是当时所里仅有的资料。读完了那些资料后,王小谟又从各种渠道搜集国外资料。然而,资料都是英文的,对一直学俄语的王小谟来说,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英语。他每天早晨起来就念单词,找雷达方面的经典文章,边看边查字典,花了一年时间,既把文章读通,又把英语学起来了。
后来,王小谟所在的38所迁至贵州黔南自治州的都匀大坪,虽然山沟里条件苦,但政治运动也少。青山绿水中,适合静心搞研究。王小谟说:“这段时间我们的生活比较平静,是出成果的时期。”这时期的王小谟,挑起了三坐标雷达总设计师的担子,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开始了三坐标雷达长达13年的研究。
他大胆创新,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叠合板专项施工方案--超危大.pdf VIP
- 4.1 观察物体(一)(课件)数学青岛五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VIP
- 【外研社Unipus】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U6课件_AE1.pptx VIP
-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pptx VIP
-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件PPT.pptx VIP
- 22G101图集三维解读(现浇砼框架)2023年.pptx VIP
- 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近三年物理真题.docx
-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教案.docx VIP
- 汉语词性类(实词).ppt VIP
- ISO 9001(DIS)-202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含附录使用指南-中文版-雷泽佳译-2025年9月10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