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鲁迅的思想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2. 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3.“中间物”意识 二、鲁迅的创作 1.鲁迅的小说创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2.散文创作:《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3.鲁迅主要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三、《狂人日记》 1.《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①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②“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2.狂人形象: 疯子:(1)变态的心理。 “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2)混乱的逻辑。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3)虚幻的幻觉。 “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启蒙者:(1)民众麻木愚昧性格的分析: “路上七八个人,青面獠牙”“他们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都是受害者,却成了害人的帮凶) (2)“吃人普遍原因的探索” 赵贵翁:打抱不平;小孩子:老子娘教的(社会观念纵向继承与横向蔓延的深刻理解。) (3)对吃人者本质的深刻认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他们大家联络,布满罗网,逼我自戕”狼子村“恶人”被吃没人同情,“疯子”被吃没人同情。(没有杀人罪名,又偿了心愿,制度的吃人,观念的吃人) (4)自身的深刻反省: “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 3.吃人礼教 充满杀机的环境;吃人的社会;礼教吃人;自我反省 4.《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 ①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 ②白话日记不仅包含了“狂人”对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吃人”的深刻认识与剖析,而且还记叙了“狂人”对“吃人者”的劝告、抗争与呼吁。文言序中“狂人”已经痊愈,“赴某地候补”,纳入了旧生活轨道的结局。结局是传统战胜了现代,落后战胜了进步。体现了作者对变革传统制度、思想文化艰巨性的清醒认识。 四、《阿Q正传》 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1、《阿Q正传》形象 ①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也是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②阿Q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无地、无家、无名、无姓、无职业——“别人舂米,他便舂米;别人插秧,他便插秧。” ③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2、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小说中的《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都是他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行状”。 (1)妄自尊大;(2)以丑为荣;(3)自轻自贱;(4)麻木健忘;(5)欺凌弱者 3、阿Q的革命和辛亥革命 ①阿Q的革命是个人欲望的满足,是对环境的盲目报复,充分反映了农民个体生产者的狭隘和落后意识。“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辛亥革命依然毫无胜利的希望,他将以自己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制度”。 ②阿Q的革命悲剧在客观上暴露了辛亥革命的弱点:无视农民的革命要求,革命后局面依旧,革命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政权形式的变更。 ③辛亥革命忽略了国民的精神改造,即“人的现代化”问题 。 4、阿Q形象的意义 A、阿Q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既概括了中国国民性的一般弱点,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沉重的苦难生活的生动概括。 B、阿Q形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C 以对“人”这一生存困境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5、《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1.外冷内热;2.以讽抒情;3.形喜实悲。 五、《呐喊》和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