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守望语文教学的家园
随着情感态度这一第三维度目标的强调,当下的许多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将语文课堂的思想升华到极致,以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标,却在不经意间丢失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那便是构成文本的语言文字。情感目标固然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终极目标,但若是为了情感目标的实现而抛弃了文本,那便是从根本上淡化了语文的学科色彩,从而使得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更趋于模糊,而语文教师的角色则将趋于尴尬境地。在课堂中,仿佛可以胜任思政、历史、地理,甚至是理科类的教学,有人认为这不就是更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博学多才吗,而语文这学科也着实有着极为广泛的涵盖面啊。诚然,此话不无道理,作为语文教师的确应当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且力求涉猎广泛,而且知识越广博的教师越受学生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忽略文本的存在,如此,则将颠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道路上和语文学科的原则性方向背道而驰,而这也终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悲哀之处。
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生前十分关心语文教学,曾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因此,不改变当前的部分偏离学科方向的语文课堂,就无法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根本性元素,就无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之无穷魅力。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好文本和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科本质和课堂内容之间的矛盾呢?
一.以读感知,树立文本意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得对、读得有效果,仍需要深入去研究。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体裁,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读的方法。
如《我有一个梦想》这类演讲稿,需要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演讲者的激愤和慷慨,而教师也不能在学生朗读的同时采取无作为态度,而应该有意识地去听学生读对了什么,读错了什么,究竟这篇文章、这个语段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读,学生没有把握正确文章的感情基调的原因是什么?是的,由朗读这个细节便可生发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便不作深入分析。同样,对于诗词类的文体,则要注重涵咏,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之上进行吟咏,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所抒之情。如《登高》一诗,应将诵读诗歌的环节贯穿课堂始终,从初读感知到再读斟酌,从字词细读到连读升华,在诵读中逐步深入地体会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悲怆情怀。对于诸如《品质》一类的短篇小说,可选取文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形象和性格特点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结合所读文字展开联想,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和庞朴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类学术性和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则不适合注重有声朗读,而应该让学生在默读中了解体会作者的观点,在默读中掌握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读”的参与,只有落实好“读”的环节,才能有效利用好文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品咂语言,领会文字魅力
文章、诗词的血肉是语言文字,而不同的文字和语句在文本中则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是成功的刻画和表达,对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体现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而有些则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应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筛选出哪些语句承担着传达主旨、表现形象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品读,在品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些诗词作品常以微言大义见长,语句凝练,字字珠玑,往往牵一字而动全诗,沈德潜曾如是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因此,在诗词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字斟句酌,于微小之处推敲出大意的阅读习惯。如王维的诗歌《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解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诗歌字词的斟酌。如其中的“闲”、“落”、“空”无不让人感受到作者此刻的闲适心情和空寂的环境氛围,而后两句中同样可以觅得传神之笔,尤其是“惊”、“鸣”更是通过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春涧之静谧,也从侧面折射出诗人的闲适心境。这一点在许多文本中都应得到很好的落实,只有以文本为出发点去探寻思想情感,才是应当提倡的反“灌输”的正确教学途径。
三.探究矛盾,碰撞思想火花
最精彩的文章不在于词藻有多少华丽,思想有多少深刻,而在于表达过程中能让人产生疑点,在进一步阅读后却可以让人会心一笑,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因斯坦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现文中的矛盾所在,并围绕所提出的疑点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从而由文本生发出更多的意义,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
如《想北平》第一节中作者说“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结合老舍的生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VIP
- 《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VIP
- DB63_T 371-2001 蚕豆陵西一寸品种标准(青海省).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10月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卷.doc VIP
- 第06课藤野先生(20张PPT).pptx VIP
- 青岛版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漂亮的粘贴画-11-20各数的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关于市民对“广州交警”微信使用情况调查(可编辑).doc VIP
- 画法几何之父蒙日.pdf VIP
- 高中课前三分钟的励志演讲稿.pptx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图解 (前人笔记非常详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