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名称 GoogleEarth 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單元主題名稱 單元主題名稱_GoogleEarth_農業 教材 形式 Kmz 範圍 單元 課綱相 關冊別 B2 課綱相 關單元 第一級產業 預定教學時間 100分鐘 研發老師(學校) 楊嵐雅老師(台北縣立明德高中) 研發 日期 9 教學 目標 透過Google Earth的疊圖功能,了解農業類型的分布位置。 能夠瞭解農業類型與環境的關係。 了解不同農業類型的農地景觀。 教學 內涵 透過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圖,讓學生可以觀察不同農業類型的農地景觀,藉此了解人與環境的互動。 教學重點提示 農業類型: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市場性指向農業。 透過疊圖分析,瞭解農業類型分布與環境負載力之關係。 能夠以人地關係的觀點,瞭解環境與人類生活形態的關係。 能夠了解不同農業類型的農地景觀。 教 學 流 程 圖 教學方法說明 教學方式: 課前準備:在ArcGIS中匯入世界農業分布圖及市場性指向農業分布圖、 美國農作帶分布圖,給與座標定位,轉換成KMZ檔。再 將三張KMZ檔匯入Google Earth中,進行疊圖分析。 教學技巧: 疊圖分析:將事先準備好的農業分布圖,匯入Google Earth中,讓學生 辨別不同的自然環境,發展出不同的農業活動。 上網搜尋農業分布圖,或掃描課本中已有的圖片,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將圖片在ArcGIS中定位,並且儲存其座標檔。 下載中研院的小程式 /ISTIS/tools.html: img2kml:本程式針對google earth軟體所支援的kml格式,提供有坐標之影像匯出成google earth 所支援的格式,用以將影像貼在3D的地球模型上,本軟體目前僅支援worldfile 的jpg檔(.jgw)。選擇圖檔裁切大小,檔案適中即可。 將處理完成的影像,匯入Google Earth中,進行疊圖分析,請學生觀察,不同的地理環境所產生的人地互動為何。 人地關係:讓學生觀察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及市場性指向農業的環境負 載力高低。將學生分為11組(依照流程圖的農業類型分組), 每組分派到一種類型的農業,請學生在Google Earth上觀察, 此地的自然景觀帶與農地景觀,並選擇標定一個地標,編輯 當地的環境與農業之關係。 (3)不同農業發展階段: 直接取自天然資源或將天然資源加以培育利用者,稱為第一級產業。其不但直接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時也為其他產業提供原料,是各級產業的基礎。 第一級產業以農牧業為主體,若依產品流向區分,可分為自給性的農牧業,如原始社會的採集、游牧、游耕,傳統社會的集約農業,以及非自給性的放牧業、混合農業、酪農業、地中海型農業、商業性榖物農業及熱帶栽培業等。 (4) 自給性農業活動 農業發展階段 人口密度 自然投入 人為投入 維持地力 生產方式 產品流向 與自然界之關係 原始 低 高 低 休耕 粗放 自給 順應自然 傳統自給 高 中 高 輪種、堆肥 集約 自給及出售 平衡 市場指向 不一定 低 高 肥料、農藥 視類型不同 出售 失衡 A.原始農業活動 a.採集: 以漁獵和採集食物為生的經濟活動,主要分布於低緯的雨林、沙漠和寒帶。目前此種不從事生產、干擾自然生態程度低的生活方式正快速地消失。 b.游牧: 游牧是人類自採集進步到食物生產最早的經濟活動,主要分布於沙漠、高緯和山地區。這些地方雨量稀少,水草供應具季節性變化,為適應環境,必需驅趕牲畜做季節性的空間移動。例如,牧民們必須隨著降雨區域的改變水平移動,好比莽原地區的民族。假若當年雨量較多,則游牧的範圍較小,若當年遇到乾旱,則必須遠徙。除此之外,尚有順應高地氣候特性而垂直移動的山牧季移。 c.游耕: 游耕是人類最早的農耕型態,今日游耕主要分布於熱帶及副熱帶濕潤地區。這是因為熱帶濕潤地區的自然環境特色:(1)土壤肥力因暴雨而耗竭(2)因多雨造成表土流失(3)天然植物生長快速使耕地開闢不易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因此,當地的農民必須不斷遷徙耕地,才能維持足夠的土地肥力。 B. 傳統農業活動 地狹人稠的傳統社會中,每位農民受限於所擁有耕地狹小,故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獲得最大產量就成為農民要面對的課題。在這些地區的農民必須投注大量的勞力,在精細的土地利用上終年的辛勞,才能夠維持一家生計,很難有剩餘的農產運到市場出售,故僅能勉強自給自足養家活口。而此種農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古文明地區,例如如中國、印度及其文化影響的日本、中南半島,以及尼羅河、兩河流域。 此種農業的代表地區尤以季風亞洲為主,季風亞洲以稻米為主要糧食,其生活方式及地理景觀都和稻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