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金勇
(嘉应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4 )
摘 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包括音乐、戏剧、文学、表演、舞蹈等。其中多以
音乐、戏剧为主,它是把各种艺术融合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
百年来,中国歌剧从无到有,由贫瘠到丰富,逐渐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歌剧,作为音乐艺术
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日益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民族歌剧;历史;现状;影响因素;发展之路
中图分类号: J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96 (2013)04-0210-03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包括音乐、戏剧、文学、表演、舞蹈等。其中多以音乐、
戏剧为主, 它是把各种艺术融合为一体的、 独具一格的、 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 百年来,
中国歌剧从无到有,由贫瘠到丰富,逐渐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歌剧,作为音乐艺术中最高级
的表现形式,日益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轨迹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早期探索
1. 民族歌剧的萌芽期。 1920 年到 1942 年,是中国民族歌剧的萌芽期。 20 世纪初,黎锦晖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音乐家, 创作了第一部儿童歌舞剧 《麻雀与小孩》,此后又创作了
《神仙妹妹》《小羊救母》等多部作品, 是中国歌剧的开拓人。 黎锦晖的作品大多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布景,用演员扮演典型化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物,以独唱、对唱等形式连接剧情并
体现出一定戏剧冲突,以“音乐表现故事” 。这些歌舞剧,虽然还不能用来阐释歌剧,但已经
开始具备了中国歌剧的雏形。 20 世纪 30、40 年代,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日本
帝国主义展开侵华攻势,这样的历史背景,诞生出了一批以抗日为题材的歌剧,民族歌剧逐
渐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的有利武器。 1934 年,田汉、聂耳以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创作,来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斗争精神。 《扬子江暴风雨》的音乐语言准确、 生动,有感染力,
节奏旋律简洁明了。其中,剧里的《卖报歌》 《前进歌》等经典曲目至今仍广为传唱。此后,
大批较有影响力的描写抗日、 反帝的歌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 1935 年的歌剧 《西施》、
1937 年的《荆轲》 、 1938 年的《军民进行曲》 《桃花源》、 1939 年的《上海之歌》 、1940 年的
《洪波曲》《台儿庄》、 1942 年的《秋子》等。这些歌剧一些是以“话剧加唱”的模式进行创
作,通俗易懂,方便流传,一些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模式,有序曲,有宣叙调、咏叹调,
有重唱、合唱。
2. 《白毛女》的创作。 1945 年,《白毛女》在延安鲁迅艺术院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下诞生了,
它是中国歌剧的第一个里程碑, 也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奠基作品。 《白毛女》借一个佃户女
儿的不济身世,揭示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同时又表现出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生活的曙光。 《白毛女》的歌剧特征, 较以往的作品大有不同, 其创
新性和突破性表现在:它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模式,又广泛吸收了诸如悲腔、甩腔、戏
曲板腔体等的中国多种戏曲素材,无一不能够使人物的心理细腻、多变,在大大丰富了音乐
织体的同时,还促进了矛盾的激发,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为我国
新歌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民族歌剧进入崭新阶段的标志,为日
后的歌剧创作开拓了前进的方向。
(二)中国民族歌剧的快速成长期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出现前,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歌剧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创作题材也开始转向对英雄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歌唱、
吟诵与道白有机结合。较为代表性的作品有 1950 年改编自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953 年
改编自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