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概论教案本科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中期阶段 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 目的:防止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 (3)晚期阶段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 目的:恢复正常功能 锻练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 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2 、骨折处无反常活动。 3 、 X线片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 、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骨折部位 愈合时间(周) 骨折部位 愈合时间(周) 指骨(掌骨) 4-8 骨盆 6-10 趾骨(跖骨) 6-8 股骨颈 12-24 腕舟骨 >10 股骨粗隆间 6-10 尺桡骨干 8-12 股骨干 8-14 桡骨远端 3-4? 小儿 3-5 肱骨髁上 3-4 胫骨上端 6-8 肱骨干 5-8 肱骨干 8-12 肱骨外科颈 4-6 跟骨 6 锁骨 5-7 脊柱 10-12 运动系统解剖生理概要 1.骨胳skeleton 保护重要器官:脑、心、肺等 支撑重量,维持体形 提供运动支架和杠杆 2.骨胳肌 占体重近一半 提供运动的动力 属随意肌,活动受神经系统控制 肌腱是肌肉移行、附着在骨胳的部分,传导并提高肌肉的效能 3.关节 骨端之间形成关节,增加活动范围 骨端有关节软骨、关节分泌少量滑液,大大减少磨擦力 韧带将骨连接在一起,并容许关节活动 关节类型 枢轴关节 球囊关节 鞍状关节 绞链 椭圆 平面 谢谢聆听! 1.ABC’s 伤情判断 骨折急救的目的: 简单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 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 利后续治疗。 抢救休克 保温、体位、 输液……呼吸管理包扎伤口 加压包扎、止血带、 骨折端外露妥善固定 减轻损伤、止痛、 方便转运迅速转运 2.检查神经血管功能 血管:脉膊、皮温、颜色、肿胀 神经:手、足的运动和感觉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近折端压迫肱动脉 桡动脉搏动减弱 股骨下段骨折腘动脉受压 手、足的运动检查 手、足的感觉检查 肱骨中段骨折损伤桡神经,产生垂腕 腓骨头骨折损伤腓总神经,足下垂 3.包扎伤口、控制出血 骨折端外露的不要推入伤口 4.临时固定 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固定 目的 避免再损伤 减轻疼痛 便于运送 5.转运 十、治疗骨折的原则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复位 手法复位 牵引复位:同时有固定作用 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 拨伸牵引 手摸心会 反折、回旋 端提、捺正 分骨、板正 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的长度,即可了解复位后的大概情况。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可进一步正确肯定复位的情况。 (2)持续牵引复位 牵引可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皮肤牵引  用宽胶布两条贴于骨折远端肢体两侧皮肤,连接分开板,系以重量,通过滑车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不能超过2~3公斤,最好在两三天内逐渐加量,皮肤牵引很难维持超过3~4周。牵引期间要经常检查,以免滑脱,影响牵引。 此法适用于(4~ 5岁以下的幼儿),儿童及老年肌肉软弱,骨折无移位者。 骨牵引 用不锈钢针穿过骨质,通过牵引弓、绳子及滑车进行牵引。根据需要,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重量一般用体重的1/7~1/8,对位后要减重量保持对位。牵引时间也可延长到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 常用的牵引部位有上肢的尺骨鹰咀,尺、桡骨下端,指骨远端;下肢为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胫骨下端及跟骨。脊柱骨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