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秀论丛》征稿启事
《独秀论丛》是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广西文科中心)主办,汇聚和展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综合性集刊(以书代刊),一年出版两期,面向广大师生征集稿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稿内容
本刊设有学术前沿、理论探讨、区域观察、全球环顾、学术述评等栏日,涵盖文、史、哲诸人文学科。
二、稿件要求
(一)来稿要求导向正确,观点准确,论述科学,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二)语言简练,行文平实流畅,稿件篇幅以8000字左右为宜。
(三)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重要事实、数据、引文要标注出处、准确无误、文责自负。
(四)已通过其他渠道报送或公开发表成果不在征稿范围内,已投《独秀论丛》的稿件不得一稿多投。
二、收稿时间
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受理截止日期为每年4月或9月。作者自受理截止日起60日内未收到采用意向通知的,可自行处理,投稿不退。
三、其他
(一)本刊用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来稿一经刊发, 按1000元/篇支付稿酬并赠送样刊2本。
(二)在不影响文章主要观点的情况下,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修改、删节,如不同意修改、删节,请注明。非特殊情况,来稿一经编发,不再征求作者意见。限于人力,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三)本刊只收电子稿,投稿邮箱:gxwkzx@gxnu.edu.cn,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独秀论丛》稿件”字样。
未尽事宜,请与广西文科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773-3697265。
附件:稿件格式要求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2019年1月11日
附件:
稿件格式要求
【标题】:宋体小二号字加粗。需提交中文和英文标题。
【作者署名】:宋体五号字。需提交中文和英文署名。
【摘要】:100-300字为宜,宋体五号字。需提交中文和英文摘要。
【关键词】:3-6个,宋体五号字。需提交中文和英文关键词。
【正文】:8000字左右,宋体五号字。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楷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字。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宋体五号字。
【行距】:全文1.5倍行距。
例文:
ADDIN CNKISM.UserStyle“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代视阈
张三
摘要:古代中国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独特认识和诸多经验,可以从古代哲学、政治、文学等不同视阈进行考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国古代哲学视阈中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人”。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政治治理与自然治理相辅相成,面对自然生态的失序,人们通常选择从改善政治入手,间接促进自然生态秩序的恢复。古代中国还通过设置机构、设计制度、颁布法令等措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认识、政治思考具体落实。中国古人对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远址、规划、建设也有生态和谐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对风水堪舆之学的讲求。
关键词:和谐共生;生态;天人合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并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作为文明古国,古代中国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有着自己的认识与各种各样的经验与教训,此处略述中国古代是如何看待与对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把这些往事放在当今社会,会有什么独特的意义,会给我们今天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什么样的借鉴呢?
…………
…………
作者简介:
张三 (1950-) , 男, 广西桂林人, 广西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
Ancient Visual Threshold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Zhang san
Abstract:Unique understandings of ancient Chinese 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numerous experiences may be explor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1Welcomebacktoschool!(Lesson5)教学设计.doc
- Unit4Whereismycar(Lesson6)教学设计.doc
- Version2.3AutorTerryTaylorTraduzidoporCélioAugusto.ppt
- wDRrltDvHmuGJ;eD.–wtX.vDRCH;Cm.doc
- WHODengueFeverNumbersRiseonLaRéunion.doc
- XX国际会议总结报告.doc
- ZBGS—2019—17.doc
- ZSR2184-MODBUS通信协议.doc
- [不存在的凯恩日报社讯,记者鲁西西171229]太古时期,久居.doc
- [第G201501号]标题我馆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厦门市科文卫.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