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节推拿特定穴之上下肢部穴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前凹陷中。 〈操作〉 ⑴用拇指自足跟向趾前推,称推涌泉。 ⑵用拇指面揉之,称揉涌泉。 〈作用〉引火归无,退虚热,止泻。 〈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呕吐,泄泻。 〈次数〉推24—100次;揉50—100次。 〈应用〉本穴属胃经,推,揉,能引或归无,退虚热,用于治疗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发热等,多与其他清热滋阴法合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13.八卦 〈位置〉:又称内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掌指关节横纹约三分之二处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依次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对小天心穴者为坎,对中指指根者为离,在拇指侧半圆中点为震,在小指侧半圆中点者为兑。) 〈操作〉: ⑴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顺运八卦,但在运至离时要轻轻而过。 ⑵自兑向坤经坎运至乾为一遍,称逆运八卦,在运到离时,也要轻轻而过。 ⑶每四卦一运,如自乾向坎经艮至震,或自巽向离经坤至兑等等分运,称分运八卦。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降气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 〈次数〉:100—500次 〈应用〉: ⑴顺运八卦性平和,善开胸膈,除气闷,消胀满,胸膈不利,伤化食,胸闷,腹胀等症均可用之,常与推脾经、掐四横纹合用;用于痰鸣、咳嗽等症多与揉膻中、推肺经合用。 ⑵逆运八卦能降气平喘,用于痰喘、呕吐等症。 14.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之平面 〈操作〉: ⑴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揉之称运板门,或称揉板门。 ⑵以拇指桡侧自拇指根向腕横纹推之,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则称为横纹推向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除腹胀,止呕吐。 〈主治〉:食欲不振,乳食积滞,呕吐、泄泻、腹胀、暧气。 〈次数〉:100—500次 〈应用〉: ⑴用于乳食停滞,食欲不振、腹胀、暧气、呕吐等症,常与推脾经,分腹阴阳合用。 ⑵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积所的泄泻。 15.胃经 〈位置〉: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从拇指掌指关节到掌根。 〈操作〉: ⑴自掌根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徐清胃经,反之胃补,称补胃经。 ⑵清胃经与补胃经,统称推胃经。 〈作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积,清中焦湿热。 〈主治〉:呕恶、暧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血。 〈次数〉:100—500次 〈应用〉:清胃经能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可单穴使用 ⑴若用于胃失和降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暧气等症,多与清补脾经合用。 ⑵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多与补脾经、摩腹等合用。 16.总筋 〈位置〉:手腕掌侧横纹中点。 〈操作〉: ⑴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总筋。 ⑵以拇指指尖与食指对合拿之,称拿总筋。 〈作用〉:清热,通调气机。 〈主治〉:惊风,潮热,牙痛,夜喘,口舌生疮。 〈次数〉:揉100—300次;拿3—5次。 〈应用〉:本穴能清心经热,故可用于惊风,夜啼,口舌生疮,常配清心经,清天河水等法合用。 17.端正 〈位置〉:中指指甲根旁两侧1分许,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⑴用拇指指甲掐之,称掐端正。 ⑵用拇指端揉之,称揉端正。 〈作用〉:止泻痢,降逆,止呕吐,止血。 〈主治〉:泄泻,痢疾,呕吐,鼻衄,惊风。 〈次数〉:掐端正3—5次;揉端正50—100次。 〈应用〉: ⑴揉左端正功在升提中气,止泻痢,用于水泻,痢疾等症,常与推脾经、推大肠等合用。 ⑵揉右端正功能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而致的恶心,呕吐等症,多与运八卦、推脾经合用。 ※※※本穴对鼻衄有奇效,方法为用细绳自中指第二节指纹起扎至指端(不可太紧),扎好后患儿静卧即可。 18.老龙 〈位置〉: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分许。 〈操作〉:以拇指甲掐之,继而揉之,徐掐老龙。 〈作用〉:醒神开窍。 〈主治〉:高热抽搐, 昏迷不醒。 〈次数〉:3—5次或 醒后即止。 〈应用〉:本穴主要 用于急救。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19.两扇门 〈位置〉:手背中指本节两旁凹陷中。 〈操作〉: ⑴用拇指或食指偏峰揉之,称揉二扇门。 ⑵用拇指与食指指甲掐之,继而揉之,称掐二扇门。 〈作用〉:发汗解表,退热平喘。 〈主治〉:感冒,身热无汗,惊风抽搐。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 〈应用〉:本穴为发汗效穴,故常用于感冒,身热无汗等症,但本穴性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