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道路线形设计三维空间的结构试题
§4-1 道路平面线形 ;直线;曲线;曲线——圆曲线;曲线——缓和曲线;一、圆曲线
(一)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
1.离心力
在圆曲线上行驶的汽车,可以看成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如果处于双面横坡的外侧,汽车很有可能因离心力的作用,沿圆曲线的切线方向滑出行车道。;一、圆曲线
(一)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
1.离心力
为避免这一危险的出现,公路设计中往往在圆曲线处,将路面沿横断面方向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2.圆曲线半径公式
1)由受力分析可知,行驶在内侧车道的汽车,在重力G和离心力C的综合作用下:;(3)横向力系数μ
将单位车重承受的横向力称为横向力系数,用μ表示。;2)同理,对于行驶在外侧车道的汽车,在重力G和离心力C的综合作用下:;(二)横向力系数μ值的选用
1.按汽车行驶稳定性确定μ值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包括横向倾覆稳定性和横向滑移稳定性。
但由于现代汽车在设计时重心都比较低,正常情况下,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倾覆稳定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而,平曲线设计时主要考虑汽车的是横向滑移稳定,即轮胎不应在路面上发生滑移。为此,要求横向力Y应不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F,即Y ≤ F。 ;路面类型;2.按行车舒适性确定μ值
当μ≤0.10时,不感到曲线的存在,很平稳。
当μ=0.15时,稍感到曲线的存在,但尚平稳。
当μ=0.20时,已感到曲线的存在,乘客略感到不平稳。
当μ=0.35时,已感到曲线的存在,乘客已感到不平稳。
当μ=0.40时,感到已非常不稳定,站不住,有要倾倒的危险。
;3.按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确定μ值
由于横向力的影响,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比在直线上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都要大。
这是因为当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除了要克服行驶阻力外,还要克服横向力对行车的作用,才能使汽车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为此增加了燃料的消耗;
与此同时,在曲线上行驶时,横向力的作用使汽车轮胎发生变形,致使轮胎的磨耗也额外增加了。 ;横向力系数与燃料消耗、轮胎磨损关系表;(三)圆曲线最小半径的选用
1.三个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是各级公路对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技术标准》规定最小极限半径各参数的取值为: i =8 %,μ=0.1~0.16。
例:某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试计算其极限最小半径。
解:取 i =8 %,μ =0.14,则;(2)一般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行车所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设置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各参数一般取 i =6 %~8 %,μ=0.05~0.06。;(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是指不必设超高就能满足行车稳定性的最小允许半径。当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影响将变得非常小,仅有路面的摩阻力就可以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此时就不需要设置超高,而在道路横向上设置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形式。 ; 例: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8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试计算其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解:取 i =-1.5 %,μ=0.035;各级公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城市道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2.圆曲线半径指标的运用原则
条件许可时,选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一般情况时,选曲线半径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
当条件极其困难时,才能选择极限最小半径。
平曲线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1. 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而且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
圆曲线几何元素为:; 1. 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例]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角a=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的几何元素及主点里程桩号。; (2)圆曲线主点里程桩号推算;二、缓和曲线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前,驾驶员应逐渐转动方向盘,以改变前轮的转向角,使其适应线形的变化。汽车前轮的逐渐转向是在进入圆曲线前的某一路段内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曲率半径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路段就是缓和曲线。 ; (3)为设置超高与加宽提供过渡段,以减少行车的震荡 与冲击。;(二) 汽车转弯行驶的轨迹
从其作用可以看出,缓和曲线应符合汽车从直线逐渐驶入圆曲线的行驶轨迹,也即只有满足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行驶轨迹的线形,才可以作为缓和曲线使用。在分析汽车在这一行驶过程中的轨迹线时,首先作以下假定:;式中 ?——在t时间后方向盘转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