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硫素循环 硫是生物的重要的营养元素,它是一些必需氨基酸、某些维生素、辅酶等的成份。 在自然界,硫素以元素S,H2S,硫酸盐和有机态硫的形式存在,而植物一般只能以无机盐类作为养料。因此,S素各种形式的循环转化,对植物营养非常重要。 (一)自然界中的硫素循环 硫素循环可划分为分解作用,同化作用,无机硫的氧 化作用和无机硫的还原作用 微生物参与S素循环的全过程,并起很重要作用。 有机硫化物 硫酸盐 H2S 元素S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 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 无机硫的氧化作用 无机硫的氧化作用 无机硫的还原作用 1、分解作用: 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中的有机硫化物,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硫酸盐、H2S等)的过程称为分解作用。 2、同化作用 微生物利用硫酸盐和H2S,组成本身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细菌、放线菌、真菌中都有能利用硫酸盐作为硫源的种类。仅少数微生物同化H2S。 3、无机硫的氧化作用 无机硫的氧化作用是微生物氧化硫化氢、元素S或FeS等生成硫酸盐的过程。主要是硫细菌。 4、无机硫的还原作用 无机硫化物的还原作用是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硫酸盐还原成H2S的过程。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是硫酸盐还原细菌。(脱硫弧菌属、脱硫肠状菌属) 有机硫化物 硫酸盐 H2S 元素S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 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 无机硫的氧化作用 无机硫的氧化作用 无机硫的还原作用 能溶解土壤中的磷酸钙或磷灰石的微生物较多。靠产酸作用促进磷酸钙溶解。如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 植素、核酸和磷脂等,能分解这些物质的微生物更多蜡状、蕈状、多粘芽孢杆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等。 水体中的可溶性磷酸盐浓度过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严重污染水源。 生物体 有机磷 磷酸或可溶性磷酸盐 不溶性磷酸盐 产酸微生物的作用或磷肥生产 与土壤中的盐基结合 植被与微生物的吸收同化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四、磷的循环 磷素循环 磷素循环主要包括无机磷的溶解、无机磷的同化、有机磷的矿化 五、铁的循环 铁的循环主要在无机物或有机物中的Fe2+与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菌种:化能自养铁细菌,如 纤发菌属、泉发菌属和嘉利翁氏菌属;化能自养硫细菌,如氧化亚铁硫杆菌。 * (五)、微生物分解淀粉 结构: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聚合而成 酶:淀粉酶 酶的种类: α-糖苷键淀粉酶(液化酶): 中间切割α1.4-糖苷键酶,产物为糊精和麦芽糖 β-糖苷键淀粉酶:端部切割α1.4-糖苷键酶,产物为麦芽糖 糖化淀粉酶:产物为葡萄糖 异淀粉酶:切割α1.6-糖苷键酶 主要微生物: 细菌:芽孢杆菌或无芽孢杆菌 真菌:根霉、曲霉 放线菌:小单孢菌等 厌氧条件:主要梭状芽孢菌 (六)、微生物分解脂质物质 脂质结构:脂肪(脂肪酸+甘油),类脂质(甘油其他醇+脂肪酸+磷酸+有机碱),蜡质(高级醇+脂肪酸) 酶:脂肪酶、特殊脂酶 水中来源:毛纺、毛条厂废水、油脂厂废水、肉联厂废水、制革厂废水含有大量油脂 降解油脂较快的微生物: 细 菌 —— 荧光杆菌、绿脓杆菌、灵杆菌 丝状菌 —— 放线菌、分支杆菌 真 菌 —— 青霉、乳霉、曲霉 途径:水解+β氧化 (七)、微生物分解木素及芳香族化合物 1. 木素 结构:苯丙烷通过醚键及碳碳键连接成的高聚物;植物中最难降解 Lignin 木质素 木质素 空腔 纤维素 (七)、微生物分解木素及芳香族化合物 1. 木素 酶:降解酶系,协同进行(LiP、MnP、Laccase) 微生物: 真菌(主要):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 放线菌:链霉菌属等 细菌:梭菌属等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2. 芳香族化合物 结构:苯环结构 有氧降解途径: 1.芳香族化合物→→→双酚化合物→→芳香环开裂→有机酸→→→CO2、H2O 关键酶:加氧酶 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等 放线菌:诺卡氏菌 厌氧分解 已知降解不同芳香烃的细菌类别 苯、萘、菲、蒽的降解为如下图所示 苯的代谢 萘的代谢 菲的代谢 蒽的代谢 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 (八)、微生物分解烃类 1. 烷烃 分解途径:逐步氧化成醇、醛、酸 氧化方式:末端氧化、双端氧化(ω-氧化)、次末端氧化 2. 烯烃 途径:氧化成脂肪酸 3. 脂环烃类 途径:氧化分解 降解难易程度:脂环烃类烷烃烯烃 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等100多属 链烷烃的降解 + O2 R-CH2- CH2-CH3 R- CH2-CH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开题论证与课题的实施.ppt
- 异喹啉三吡咯呋喃.ppt
- 异烟肼片的含量测定.ppt
- 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ppt
- 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ppt
-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ppt
- 引起细胞凋亡.ppt
- 弗兰克赫兹试验中测量第一激发能的理论分析.doc
- 张广钦视察熔盛重工.ppt
-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解读.ppt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