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物理雙月刊(廿八卷六期)2006年12月
PAGE 954
PAGE 1
利用探空火箭研究台灣上空電離層中性風
與重力波傳播
文/朱延祥、蘇清論
摘要
在民國92年12月24日晚上10點,我國首次成功的完成利用探空火箭進行電離層90到150公里內的中性風(Neutral Wind)與中性亂流的量測實驗。結果發現在約105公里高度處,電離層中性風速可達154 m/s,其伴隨的垂直風切可高達為66 m/s/km。另外中性風的風向隨高度的增加,以順時鐘方向旋轉。根據線性重力波理論,此現象係由一個大尺度慣性重力波(Inertio-Gravity Wave) 的向上傳播所致。由重力波的極化(Polarization)與頻散(Dispersion)關係,可估計此重力波的垂直波長為19.5公里,水平波長為3201公里,本態週期(Intrinsic Period)為11.2小時。除了中性風之外,本次探空火箭實驗結果亦發現在103到107公里之間有數個呈現團狀中性亂流結構存在,其水平間距為1.2-2.3公里,垂直間隔為0.7-1.2公里,二者的比值約在1-2之間。這觀測結果與Kelvin-Helmholtz不穩定所預期的比值(約為8)有相當大的差異。計算由大尺度重力波所導致的李察遜數(Richardson Number)隨高度的分布,顯示在亂流結構的發生高度範圍內,李察遜數小於零,顯示此區域係由慣性重力波的對流不穩定(Convective Instability)所支配。此外,重力波的水平傳播相速度(Phase Speed)亦比沿著波動傳播方向的風速擾動幅度要小,此事實為對流不穩定導致重力波破碎(Wave Breaking)的必要條件。這些觀測證據強烈顯示本研究所觀測到的亂流結構的產生機制,係歸因於重力波所激發的對流不穩定,而非風切所引起
1. 前言
近十年來,人們對於高度範圍在60-140公里之間的中氣層(Mesosphere)與低熱氣層(Low Thermosphere)(簡稱為MLT區域)的一般背景特性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包括溫度空間分布與變時間化,化學組成成份,重力波傳播現象,大尺度動力等等(Killeen and Johnson, 1995; Smith,2004; Meriwether, 2000; Meriwether and Gerrard, 2004)。再過去數十年間,學者已開發出甚多種實驗設備以有效的觀測中氣層與低熱氣層,包括地面雷達( Tsuda et al., 1990; Kuong et al., 2003)、雷射雷達(Lidar) (Dao et al., 1995; Zhao et al., 2003)、光學影像儀(Optical Imager) (Gardner et al., 2002; Hecht et al., 1997; Lieberman, 1999),以及探空火箭( Murayama et al., 1999; Larsen, 2002)等。這些觀測設備的利用,使得人們了解到支配MLT區域大氣大尺度動力的主要機制為重力波與行星波和大氣潮汐的傳播結果。除了週期震盪的波動現象之外,學者們亦發現中性亂流經常會出現在MLT區域內(Luebken et al., 1994; Killeen and Johnson, 1995; Larsen, 2000)。一般相信發生在MLT區域的中性亂流的產生機制與重力波的動力不穩定(Dynamic Instability)或對流不穩定(Convective Instability)有關(Hodges, 1967; Fritts et al., 1993),而這些物理過程又與重力波破碎(Gravity Wave Breaking)有密切關係。
許多學者廣泛的針對重力波破碎過程和亂流的數值模擬進行理論研究(Lindzen, 1981; Fritts et al., 1994; Liu et al., 1999; Snively and Pasko, 2003)。鑑於重力波破碎過程牽涉到複雜的波動與平均場的交互作用(Wave-Mean Interaction),因此一些與背景大氣和波動現象有關的參數,便成為控制重力波破碎的關鍵因素。這些參數包括重力波垂直波長,振幅隨高度增大因素子,背景溫度與風速垂直分布,亂流擴散係數等等。重力波破碎過程,可以定性描述如下。首先某一向上傳播的重力波之振幅(溫度與風場)會隨高度而增大,當溫度擾動的垂直梯度超過背景的溫度梯度導致下熱上冷的溫度結構後,對流不穩定作用便因而被激發,由於亂流產生的結果,將導致重力波的破碎。隨著亂流的產生,重力波的能量便藉亂流混合(或擴散)作用傳遞給背景大氣。此時重力波因振幅不再增大,而達到飽和狀態,此時便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