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估教学》第5章大气环评.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操作过程包括: (1)选择适合项目工程特征及项目所在 地地形、气象特征的扩散模式; (2)确定预测因子; (3)确定预测范围; (4)确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6)模式验证; (7)预测结果整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一) 环境空气敏感区: 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常规污染物: 指GB3095规定的二氧化硫、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 只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 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二)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告诉(不包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告诉(不包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的排放。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区的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 首先要进行评价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确定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名称及其排放量; 其次要深入项目拟建地现场踏勘,掌握其地形、地貌特征,重点是要调查其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区域环境功能是乡村还是城区?是工业区、商业区还是文化区?是否包含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执行标准与评价等级。 现状监测方案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1.1监测点布置 项目所在地布设现状监测点2个,即A1点(建设项目所在地)、A2点( )。 1.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非甲烷总烃; 1.3监测日期与频率 对各监测点位进行连续7天采样监测,测监测因子的日平均浓度。 1.4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象色谱法》(HJ604-2011)执行。 监测分析方法:气象色谱法。 评价范围 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 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 10%为半径的圆或2× D 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 2、评级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3、对于以道路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 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为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1监测评价目的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定量掌握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对新增污染物的接受能力,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测评价提供背景。 2监测因子和范围 监测因子根据国家规定的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常规污染物、当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综合确定。监测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 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采用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 设某污染物实测浓度为Ci(mg / m3), 其评价标准为 Coi(mg/ m3 ), 则单项指数Ii 为:  Ii= Ci / Coi 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 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 3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设置 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情况 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规划 ①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指导 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为依据 以当地经济、环境现状为基础 以环境目标切实可行为目的 污染防治、控制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步骤 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功能分区 确定规划时段 环境预测 提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