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与地区工资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的证据.doc

经济地理与地区工资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的证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市场准入与地区收入差距:以地级城市的工资为例? ?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JD79000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D0023)、复旦大学985国际竞争力创新项目及985数据库建设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101)和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JL001)的资助,特此致谢! 范剑勇 张雁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作者联系方式:范剑 jyfan0393@163.com,jianyongfan@, 市场准入与地区收入差距:以地级城市的工资为例 [内容摘要]地区间收入差距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由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来解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利用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流量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了衡量全国各地级城市需求大小的市场准入,并以此解释地级城市的职工工资差异。本文发现:一、国内地区间一体化水平远高于学界通常认定的水平;二、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极大;三、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为0.15-0.20之间。基于上述实证依据,本文认为,地级城市的工资差距是缘于其市场准入差异所致,而后者是劳动力流动的不充分性所产生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着眼点应通过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该地区的市场准入水平、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桎梏等措施来降低东部地区目前过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JEL分类号:L690 O140 R120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区域间收入差距呈现先短暂下挫、后持续上扬的趋势(张吉鹏、吴桂英,2004)。这一情况对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地区收入差距的构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剖:一是从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达到65-70%,将地区差距变化进行按各产业的空间分布与各产业产值份额进行分解,20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以来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是第二产业份额过高、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所致;二是从各地区构成看,改革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而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范剑勇,2008)。另一方面,从探讨地区差距的成因看,已有的多数研究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地区增长的各种投入要素或外界特征因素,认为只要缩少在这些因素的地区差异,就有可能缩小地区差距。这些因素包括:乡镇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重工业发展战略(林毅夫、刘培林, 2003)、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Demurger,2001)与政府转移支付政策(马栓友、于红霞,2003)等等。区别于上述地区差距形成的成因,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需求视角探讨地区差距形成的机制。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高收入国家或地区往往是“抱团”集聚在一起的,例如美国历史上东北部与五大湖中心的“制造业地带”、欧洲的“蓝香蕉”(范围包括伦敦-意大利北部,穿过德国西部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的部分区域)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工资、劳动生产率或人均GDP水平高于其他非集聚区。如何来解释产业集聚区与非集聚区的收入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经济地理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途径是通过要素流动、制造业本身的规模报酬递增特性等因素而产生的累积循环机制来起作用,其表现形式是需求的空间分布对收入起了决定性作用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从投入的、长期的角度,而新经济地理学强调需求的中短期波动与空间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地级城市的职工工资为考察对象,分析经济地理因素对地区间工资差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现实中,工资尽管受到一定程度的规制,但总体上说,经济越是发达,其平均工资也越高。通过查阅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得知,工资包括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奖金与补贴、加班工资和其他工资等内容,因此,我们认为职工工资总体上与各城市企业效益挂钩,是符合本文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从投入的、长期的角度,而新经济地理学强调需求的中短期波动与空间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那么,如何理解经济地理这一概念?我们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出发强调综合运输成本与需求来生成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简称“MA”,涵义详见下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标准工资方程分析市场准入对各地区工资的影响 在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中,不同学者应用不同的术语来求证新经济地理学上的同一个核心概念对工资的影响,例如Hanson(2005)应用市场潜能(Market Potentia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