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要内容
学 习 目 标
1.熟悉小儿胎循环特点及生理特点。
2.熟悉先心病病因、分类及常见先心病的症状体征。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先心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
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
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
一、解剖、生理特点
妊娠2-8周是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
正常胎儿循环
胎儿血液循环图
正常胎儿血循环含氧最丰富的部位是
A 右心室 B 左心房
C 主动脉 D 脐动脉
E 脐静脉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一)胎儿血液循环
特点
1.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2.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液。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 液循环
的特殊通道。
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
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脐血管经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卵圆孔到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绝大部分小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胎儿与出生后血液循环比较
2.心脏位置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
3.心率
体温每升高1℃,心率就增快10~15次/分,睡眠时心率减少10~12次/分。
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 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概述
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活体婴儿中发病率为6‰~10‰.
病因
分 类
潜伏青紫型
青紫型
无青紫型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ASD
VSD
PDA
TOF
体循环压力肺循环压力 左室压力右室压力
血液从左向右分流,无青紫,肺动脉和右室压力增高超过左室有青紫
(一)致病因素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心病病人
母亲在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
是否接受放射线,尤其是腹部及盆腔部
是否用过某些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
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护理评估】
症状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①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瘦小、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心悸、多汗等(体循环缺血)
②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还可出现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等。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当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时,产生自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③剧哭、屏气、患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性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
症状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有显著肺动脉高压、其压力超过主动脉,产生右向左分
流,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①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
心脏杂音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②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P2增强, 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
心脏杂音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③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 伴震颤,传导广泛
心脏杂音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并发症(肺循环充血)
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1
3
2
4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四
种
畸
形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青紫
蹲踞现象
气促和缺氧发作
杵状指
【护理评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唇、指(趾)甲床、眼结膜等处
于行走活动时,常主动下蹲片刻,增加体循环阻力,降低右心压力,
多发生于婴儿期在吃奶或哭闹时,严重时突然昏厥、抽搐、脑血管意外
患儿,男,3岁
TOF,中央性青紫(+)
患儿,女,5岁
单心室,单心房
中央性青紫(+)
杵状指(跖)
⑤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P2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