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衬砌厚度 二次衬砌的力学特性的研究方法目前还没有完全确立,一般都按推定的土压进行设计。目前还没有决定厚度的统一的方法,但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不需附加力学功能时 指隧道衬在力学上是不需要的,但为确保隧道长期的安全,还需要设置衬砌的场合。采用喷混凝土和锚杆等支护体系,就可以保证隧道的稳定。但喷混凝土和锚杆作为永久的结构物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确认,因此作为保证隧道结构物最终安全的,还要设衬砌。 此时,衬砌的厚度,没有必要采用能够满足作为结构物功能的厚度,但隧道拱部和边墙太薄,在施工作业上、混凝土的质量上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一般采用25~30cm。 * (2)需附加力学功能时 ? 有土压、水压作用的场合; ? 有因交通振动和以后挖土、填土等环境变化而产生附加荷载的场合; ? 在膨胀性围岩等不得不在围岩变形收敛前修筑衬砌的场合; ? 计划有并行隧道和接近施工的场合。 要在设计中决定衬砌厚度、强度、钢筋量等。特别是在大的偏压、埋深浅的围岩、大的形变压力产生的围岩、膨胀性围岩、有水压作用的围岩等,设计厚度要仔细研究决定。 但厚度过大,会增加开挖断面积,荷载也会增大,此时最好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 其设计厚度的分布示下图。 * 图1 二次衬砌设计厚度的实际分布 4、仰拱和底板 (1)仰拱 一般说,易产生底鼓和侧壁挤出的或有必要采用翻浆冒泥措施的围岩都要设置仰拱。 在特殊围岩中仰拱与开挖工法形成一体,当确认位移不能收敛时,应在掌子面附近用喷混凝土施设临时仰拱。 * 在土砂围岩中的仰拱原则上是采用喷混凝土及早闭合断面的,因此当仰拱是在接近掌子面施工时,考虑围岩条件、经济性等可以省略喷混凝土或减小厚度。 一般围岩:需要设置仰拱时,没有必要考虑很大的土压和底鼓,可以采用标准设计所示的结构为标准。 特殊围岩:仰拱的形状要与土压的状态相适应。但曲率大,虽然能够增加承载力,可是开挖量也随之增加,施工性变差。为此,最好在临时仰拱后修筑永久仰拱。 仰拱的形状要考虑水压、接近施工、地震等的影响,为了使弯矩小而且能够园顺地传递轴力,其半径要小,隅角的半径要大。仰拱的半径在山区隧道是:单线采用10m,双线采用20m,在城市多比上述值小一些。隅角的半径,在山区多采用1.0m,在城市要大一些。 * 图2 仰拱厚度与开挖断面积的关系 图3 仰拱构造例(双线、防水型) * (2) 仰拱和连接部的半径的影响 仰拱半径的影响: 以连接部半径1.5m为准,仰拱半径3463m(最大)、1269m、866m(最小)的各种组合的断面力图(轴力图、弯矩图)。仰拱形状偏平(半径大),仰拱中央的弯矩大。另外,仰拱形状偏平,轴力变小。 图4 解析模式 * 仰拱形状 弯矩图(kN.m) 轴力图(kN) 位置:FL=250m 半径:R3=3463m 位置:FL=550m 半径:R3=1269m 位置:FL=1500m 半径:R3=866m 图5 仰拱半径和最大弯矩的关系 图6 仰拱半径和最大轴力的关系 表1 断面内力比较 * 连接部半径的影响: 表2给出以仰拱半径1269mm为准,连接部半径1000mm、1500mm、2000mm变化的断面力。 仰拱形状 弯矩图(kN.m) 轴力图(kN) 半径:R4=1m 半径:R4=1.5m 半径:R4=2m 表2 断面内力比较 * (3)底板 铁路隧道中采用整体道床时应设置底板。同时,即使在碎石道床,但有可能翻浆冒泥时,也应设置底版。 考虑侧压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底板是介于传递列车反复荷载的轨道板或道床之间的构件,以均匀传递为目的,因此,除强度、耐久性外,还要满足刚性的要求。日本采用的标准底板如下图。 图7 连接部半径和最大弯矩的关系 图8 连接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XX50108-2008正文精华版.doc VIP
- 颞下颌关节.ppt VIP
- 第12课《班级电子纪念册设计》课件共16页.pptx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 IPC-6012F 2023 EN,刚性印制板性能要求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Rigid Printed Boards.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pdf
- 某企业人才盘点项目启动会.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及新质课堂建设课件.pptx VIP
- 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洞察及全球趋势展望报告.pdf VIP
- 133附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量支付管理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