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全其质而备其文 学以尽其文而善其质,达到全其质而备其文的理想目标。 自然之质与可尽之能 从道而生德与从德以凝道 相天造命 与天同化 历史流变图景 几何学式设计:由矢向线到平面化再到立体化 进步或退步 波浪式前进或倒退 循环式 螺旋式 单线论与多线论 转化式 transformation 治乱离合 创化的历史观 历史因时几时机当其际而发生,是自发的偶合式的,因而是不断转化的,有其一切的可能。故它是开放的。 历史的合目的性和意志性,表明转化中又有其创造。 总之,历史是自我创化不已的开放的偶合的有机整体动态过程。 附录:所谓中国历史十大规律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权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5、成王败寇。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有刘邦,败有项羽;胜有李世民,败有窦建德;胜有朱元璋,败有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7、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8、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9、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10、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同化。(地理并不创造文明,只是提供机会) 文明与野蛮 ——中西历史观漫谈 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有识之士以为,文明与野蛮之间一线之隔,却如天地般悬远。然而,在我看来,或许文明即为野蛮,而野蛮
- 管理咨询和行业研究分析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人力资源经济资格证持证人
10年管理咨询行业研究工作和8年企业管理实践,在公司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流程设计、项目可研、行业分析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提供相应模块的线上线下咨询培训和方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