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xx客运专线全线位于xx、xx、xx三省境内,自xx站引出,向南经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xx、清远等市,终至新广州客站,正线全长968.4km。
本标段里程范围为:DK2015+500~DIK2025+500、DK2064+076.8~ DIK2058+622,正线长度16.758km,其中隧道长度为13895m、桥3-935.5m、路基长度为1927.3m。隧道以xx隧道、xx隧道为主,另有尖峰顶隧道;三座桥梁分别为炉溪河特大桥、大江中桥、樟坑中桥,另有樟坑跨线桥;路基段有框架箱涵。本标段以隧道为主。
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及xx市境内,进口里程为DK2017+105,出口里程为DIK2024+693,隧道全长7588m,最大埋深约510m。在隧道出口端左侧设置横洞一座,长93m,与左线路交于DIK2024+520,分进口及横洞两个工作面施工,交通不便。
xx隧道位于xx省清远市境内,进口里程为DK2064+387,出口里程为DK2069+945,隧道全长5558m,最大埋深555m。分进口、出口两个工作面施工,进口有公路通达,交通便利,出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
炉溪河特大桥位于DK2016+645处,上部结构2(23-32m)梁, 路基中存在软基。
1.2.设计概况
本标段xx隧道、xx隧道均按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上,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
1.2.1.xx隧道
xx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0.88‰、-0.66‰,其坡长分别为3295m、4293m。隧道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出口采用环框式洞门。隧道进、出口端衬砌按国防要求设防,进口端设防长度为56m,采用Ⅴ级衬砌;出口端设防长度为55m,采用Ⅳ级(加强)衬砌。除DK2017+120~130段采用Ⅴ级明洞衬砌外,其余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洞口浅埋、偏压段及正洞与横洞连接外10m范围以及侵入体接触带处采用加强衬砌。
隧道二次衬砌拱部、边墙及仰拱(底板)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8。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拱部及边墙部位铺设EVA防水板加土工布防水。二衬拱部每隔3m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充填注浆。
本隧共设综合洞室23个,变压器2个,无线中继设备洞室5个。为满足电力、通信、信号等要求,于隧道左、右侧沟两侧各设两道电缆槽。
隧道出口紧邻桥台,且地表陡竣,为解决施工场地,避免桥隧施工干扰,加快施工进度,在隧道出口端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设置横洞一座,长93m。横洞中线与左线线路交于DK2024+520,平面交角50°,断面净空为5.5m×5.03m(宽×高),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方式。施工期间施作喷锚初砌,竣工后,横洞锚喷衬砌内加砼套衬,以作为运营期间的紧急出口,并应设置应急照明及标识。
1.2.2.xx隧道
xx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1.05‰、-1.72‰,其坡长分别为2713m、2845m。隧道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进口DK2064+387~+560段及出口段DK2069+890~+945段边墙及仰拱基础采用φ42钢花管进行注浆加固。隧道进、出口端衬砌按国防要求设防,加之洞口为浅埋段,故进口DK2064+402~+600及出口DK2069+775~+930采用Ⅴ级复合式衬砌,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全隧二次衬砌拱部、边墙及仰拱(底板)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8。全隧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拱部及边墙部位铺设EVA防水板加土工布防水。二衬拱部每隔3m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充填注浆。全隧道洞内设双侧高式水沟,水沟内宽45cm。
本隧共设综合洞室兼电缆余腔18个,变压器洞室1个,中继设备洞室3个。为满足电力、通信、信号等要求,于隧道左、右侧沟两侧各设两道电缆槽。
1.3.自然特征及工程地质
1.3.1地形地貌
xx隧道属低山深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100~500m。
xx隧道属低山地貌,相对高差约为550余米,局部为陡崖,进、出口为缓坡,杂草、竹木丛生,植被茂密。
1.3.2.地层岩性
xx隧道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燕山三期花岗岩侵入体。
xx隧道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泥盆系、下古生界及燕山侵入旋回地层。
1.3.3.地质构造
xx隧道DK2021+000~DK2022+165段燕山花岗岩侵入接触,该侵入体正好位于黄思脑背核部。黄思脑背斜轴线由南北方向转成北东方向,由一个短轴背斜、一个穹隆构成的不对称的背斜构造。线路穿过该背斜的北东部,背斜在该处呈北东向走向,背斜核部侵入燕山三期花岗岩。黄思脑断层于DK2017+073处与线路呈30°夹角相交。
xx隧道位于湘粤拗褶束(三级)中的粤北凹褶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