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呢?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dengue?fever)俗称“天狗热” 或“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致命源: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 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 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 热,50℃30min或100℃2min均可灭活;不 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 尔马林可以灭活。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登革热患者和带有登革热病毒而无症状者 (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头。 登革热通过蚊子(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传播,一旦受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容易出现症状 ,儿童好发。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患者(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知道退烧都具有传染力)8至15后,则终生具有传染病毒的能力。 登革热疫情 本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人受到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威胁,每年发生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超过一亿人,并且有50万人发展成为登革出血热或等个休克综合征,造成约25000人死亡。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广东、福建两省流行,多为小规模的流行或散发。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特别是近些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使登革病毒的流行范围及其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也在相应的扩大。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3~15d,通常为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 典型登革热 1. 发热 起病急,先寒颤,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持续5-7日体温渐降。 2.毒血症状 如头痛、腰痛、关节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虚脱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天出现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可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皮疹,分布全身,有痒感,持续3~4天后消退。 (一)典型登革热 4.出血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皮下出血等。皮下出血表现为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骚痒感,病退疹随之褪。 5. 其它伴随症状 登革热患者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亦可出现肝脏肿大,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表现。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出、手脚冰凉、口唇、指甲发紫等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中枢感染症状(颈项强直等)、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休克综合征 有些患者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但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出血明显,皮肤湿冷,手足青紫,冰凉,烦燥、昏睡、昏迷等称为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登革出血热全身皮下出血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突然起病 (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发热、剧烈肌肉、骨关节痛、颜面潮红、相对缓脉、浅表淋巴结肿大、热后两天出现皮疹。早期面部及四肢出现明显瘀点或瘀斑,并迅速出现休克,有明显出血者对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护理体检 (3)心里社会状况 3.辅助检查资料 (一)一般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万/mm3以上。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二)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四)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