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 [摘要]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 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 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 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 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 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 不怫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啧古人师德思想, 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 样。 [关键词] 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 (2012) 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 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 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 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 一词,乃 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 “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一、志于师道,以师为荣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 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 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 [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 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 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嫩诏王。”郑玄注曰:“告王 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 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 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 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 “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 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 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 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 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 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 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 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 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 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 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炸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 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 “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 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 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 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 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 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 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 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殼;学者亦必志于殼。大匠诲人必以 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 要求学员应“志于殼”,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 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 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 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 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 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 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 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 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 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 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 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 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 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 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 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 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 之愉快矣”。[5] “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 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 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