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古代日本漢學簡史
藤井倫明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6年12月20日
於東吳大學哲學系
―日本史的時代區分―※參閱資料1
原始時代:繩文時代、彌生時代
古代: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中世:鎌倉時代、室町時代
近世: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
近代:明治時代、大正時代、昭和時代(戰前)
現代:昭和時代(戰後)、平成時代~
―日本各時代漢学的特性―
古代→貴族―攝取?模倣時期
中世→僧侶―消化?研究時期
近世→儒者―應用?發展時期
近代?現代→研究者(學者)―學科化、科學性、客観性的研究時期
Ⅰ 古墳時代(4~5世紀)
古墳時代以前的古代日本之狀況
沒有文字→未有記録
可以透過中國史書而來得知
西元前1世紀→《漢書.地理志》
1~2世紀 →《後漢書.東夷傳》
3世紀 →《魏書.東夷傳?倭人條》→《魏志倭人伝》
4世紀 →好太王(廣開土王)碑〔吉林省 鴨緑江中流北岸〕
5世紀 →《晉書.倭國傳》、《宋書.倭國傳》、《南齊書.東南夷傳》
6世紀 →《隋書.倭國傳》
◆漢字的傳來 ※參閱資料2
◆儒教的傳來
百濟博士王仁傳來《論語》、《千字文》(約西元5世紀左右)
自百濟招來五經博士(西元513年)
◆佛教的傳來
百濟朝貢獻上聖明王、佛像與經卷(約西元538年或552年)
→開始使用漢字來記錄諸事
→儒教、佛教逐漸滲透進日本社會
Ⅱ 飛鳥時代(552-710)
◆聖徳太子【574-622】的執政(推古天皇的攝政)
(1)獎勵佛教(建立四天王寺、法隆寺.注疏佛經完成《三經義疏》)
(2)制定「冠位十二階」―徳(大?小)、仁(大?小)、禮(大?小)、
信(大?小)、義(大?小)、智(大?小)
(3)制定「憲法十七條」―政治性、道徳性的訓戒 ※參閱資料3
◆排遣遣隋使(607年?608年?614年)→攝取大陸律令文化
國書「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没處天子無恙......」(《隋書.倭國傳》)
→國家意識的萌芽
◆開始派遣遣唐使(630~894年、共派遣15次)
◆律令制度的確立
668年→頒布「近江令」(現未存)
681年→頒布「飛鳥淨御原令」(現未存)
701年→頒布「大寶律令」(日本律令的完成、現未存)
718年→頒布「養老律令」(改定「大宝律令」而成、律令之大半現今仍存)
◆學校(官僚的養成機関)的整備
中央→大學 地方→國學
専攻學科→四學科=四道
明經道―経學→清原?中原兩博士家
四道: 明法道―法律→坂上?中原兩博士家
紀傳道(文章道)―史學?文學→菅原?大江?藤原三博士家
算道―算術→三善?小槻兩博士家
四道之教授=博士:原本是拔擢優秀人才來擔任→平安時代以降成世襲
☆「明經道」所設置的科目
必修科目→《論語》(鄭玄、何晏注)、《孝經》(孔安國、鄭玄注)
選擇科目→大經:《禮記》(鄭玄注)、《左傳》(服虔?杜預注)
中經:《毛詩》(鄭玄注)、《周禮》(鄭玄注)、《儀禮》(鄭玄注)
小經:《周易》(鄭玄?王弼注)、《尚書》(孔安國、鄭玄注)
☆明經博士=清原家的學風
①蒐集經典之異本,試圖儘可能獲得正確版本。
②依據唐陸徳明《經典釋文》而來正音。
③依據孔頴達之正義而來解讀經注,並為之標上「訓點」(乎古止点)。
※參閱資料4
Ⅲ 奈良時代(710-784)
* 首都→平城京(今奈良)
* 以唐王朝為範本確定律令国家制度
* 佛教文化的隆盛
*由口傳文學(神話?傳説?説話?歌謡)的整理?集大成→往記載文學發展
―重要書籍―
◆《古事記》三巻(712年) 神代(神衹時代)~推古天皇 ※參閱資料5
據元明天皇之勅命,由稗田阿禮誦習,太安萬侶所編集、執筆完成的日本最古的歴史書(日本最古的文學作品)。
目的:試圖向日本國内展示朝廷之權威。
内容:多屬神話、傳説等,文學性格非常強。
叙述:具主觀性、具象性。
表現:和、漢折衷的文體,以漢字表現。
◆《日本書紀》三十巻(720年) 神代~持統天皇
據元正天皇之勅命,由舎人親王等所編集而成的編年體史書。
目的:試圖向國外展示國威。
内容:將重點置於史實,歴史性格非常強。
叙述:據客観性、説明性。
表現:以純粹漢文體表現。
◆《風土記》(713年~)
依據區域性來記載各地的古老傳說、産物、以及其地名之由来、文化等。
現今仍存者有:常陸、出雲、播磨、肥前、豊後等五地的風土記。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