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构想.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构想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建立碳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 顺应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降低温 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战略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将极大地促进 我国碳交易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实际情 况,分别针对碳交易的发展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全面 发展阶段、发展深化阶段提出了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 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路径 作者简介:张伟伟(1981-),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issn. 1672-3309 (x) .2013. 09. 53 文章编号: 1672-3309 (2013) 09-116-03 2013年6月17日,我国首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在深圳正 式启动,该交易体系较多地借鉴了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但 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鉴于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不 乐观,我国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不可照搬西方发展模 式。因此,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必须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 在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成熟碳交易体系的同时,设计出适合中 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发展路径。 、碳交易市场界定 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根据科斯定理的产权理论发展 而来,并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得到推广与发展。《京 都议定书》认为碳交易是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的交易, 从而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 问题。Perdan和Azapagic (2011)从具体交易对象出发, 认为碳交易是基于市场工具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六种主要 温室气体(C02, CH4, N20, HFCs, PFCs,和 SF6)的交易。 公衍照(2012)从交易实质上认为,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 将免费资源变为付费资源的金融性交易。 许春燕(2012)对世界碳交易市场进行了明确分类,按 照交易地点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按照交易动 机分为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按照交易机制分为基 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按照交易层次分为国际级 市场、国家级市场、地区级市场和零售市场。冷罗生(2010) 按照排放权交易管理模式不同划分为总量控制交易模式和 相对控制交易模式,即碳总量管理与碳强度管理模式。傅强 和李涛(2010)从金融角度提出了碳交易现货市场和碳交易 期货市场。而盛春光(2013)进行了更细致地划分,提出了 碳现货市场、碳资本市场和碳金融衍生品市场。 二、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 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研究回顾 为了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 发展路径。目前,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动 机演变和碳交易区域演进两个方面。 1.碳交易动机演变。根据碳交易动机不同,碳交易市场 可分为自愿减排市场和强制减排市场。一些学者认为应先开 展自愿减排,然后再推进强制减排。羊志洪等(2011)认为 实施强制性的排放总量控制仍为时尚早。因此,王家玮和伊 藤敏子(2011)和中山大学法学院课题组(2012)指出碳交 易市场应该先从自愿减排市场做起,然后逐渐过渡到强制减 排市场。接着,张瑞等(2012)基于碳票交易模式,提出了 自愿市场交易、约束市场交易和全面市场交易三个发展阶 段。同时,Kollmuss等(2008)认为未来有效的气候政策将 是从自愿到强制的逐渐转变,自愿减排市场的关键作用在于 为将来强制减排的规则和程序做好铺垫。然而,有些学者主 张自愿减排与强制减排交易同时进行。邹亚生和孙佳(2011) 和公衍照(2012)提出应以强制减排机制为主,自愿减排为 辅构建碳市场。胡雷和王军锋(2013)则以主体功能区划为 切入点,主张在优化开发区开展强制减排交易,在重点开发 区开展自愿减排交易。 2?碳交易区域演进。陆敏等(2013)基于系统聚类分析 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先建立跨省的区域性碳交易 市场。彭朗(2013)从各地环境交易平台出发,提出建立多 级区域性碳交易市场。而胡雷和王军锋(2013)则以中国主 体功能区作为切入点,分析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同时结 合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杨志和陈波(2010)、邹亚 生和孙佳(2011)、杨锦琦(2012)均认为应该先推行区域 性碳交易市场,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统一碳交易市 场。但是,杨志和陈波(2010)认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可以作为中国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以及全国性碳交易市 场建设的借鉴。而邹亚生和孙佳(2011)、杨锦琦(2012) 认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应该参考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减排 倡议(RGGI)和西部气候倡议(WCI)两种交易体系。 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层次是不断扩大的。中国人民银行哈 尔滨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201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