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课 题
神的一滴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义。
能力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体会文章清新质朴的的语言风格。
教育点
1、领会作者对生态与环境深刻的忧患意识。
2、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生态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探究标题“神的一滴”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PPT)展示 瓦尔登湖图片
我曾经听过一位专家这样说过:人类的最终归宿是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肉身的归宿,更是人类精神的归宿,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资生活的追求
贪婪无厌,成了深陷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感到身心疲惫,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精神的解脱。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能净化人类心灵的地方瓦尔登湖,有人很形象的称之为“神的一滴”。
(PPT)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蓊郁 ( ) 游弋 ( ) 惬意 ( )
慵懒 ( ) 虚掷 ( ) 挥霍 ( )
甬道 ( ) 徜徉 ( ) 黑魆魆 ( )
混浊 ( ) 吞噬 ( ) 冰藏 ( )
涟漪 ( ) 一泓 ( ) 深邃 ( )
一瞥 ( ) 引擎 ( )
2、走进作者
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中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独自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林,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1862年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年44岁。
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年出版了《瓦尔登湖》。
3、背景简介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关注自然,探索人生。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修辞:比喻正面描写
修辞:比喻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美景——
美景——赞美
破坏——愤怒
顽强——惊喜
作用——敬仰
神的一滴
四、文本探究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姿容”的?
明确:“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浓密突出的眉毛。
“它的四周……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这些是正面描写。
“一个夏天的上午……看看命运已经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这些事侧面描写。
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非常自然、逼真、传神,在于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
(PPT)展示 瓦尔登湖图片
2、后来,瓦尔登湖却令作者感到极其的伤感和痛心,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文章3、4段,从人们对待瓦尔登湖的几种方式加以概括。)
湖周围的树木被砍伐
村民们引湖水洗碗洗碟
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破坏了它的宁静
湖水被工业污染了
在那儿建造了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
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
3、还可以从哪些字词句看出作者对于世人这样对待瓦尔登湖的强烈不满?
明确:“恶魔似的、震耳欲聋、肮脏、吞噬、侵入、豪取”这些词语措辞严厉,强烈表达了世人以贪婪之心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到破坏的痛惜。
五、品味语言
徐迟先生曾评价梭罗的语言“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最能表现出这些特点?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阅读指导教案.docx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主题班会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几分之几》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简报》教案设计.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健康生活每一天》教学反思.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节粮节水节电》主题班会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禁毒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色彩对“印”》教学设计.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论语》.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笠翁对韵》二冬.docx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离子反应》.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篮球运球结合跳投及体能练习》教学设计.doc
-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