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一、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 同学们:知道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 二、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了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地方(政权)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兵权 2、相权 合作探究: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三、重文轻武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课堂检测: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a.宋太祖并没有采用武力解决的方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体面的做法----杯酒释兵权,解掉手握重兵的将领的兵权,将兵权收归中央,禁军直接有皇帝掌握;b.强干弱枝.c.实行轮换制,更戍法,将领轮流.达到一种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境地,同时兵部与将领互相牵制.d.将部分司法权收归中央,所有被判死刑的人有中央重新审核;e.设置路转运使,回收财权.f.设置知州的副手同知,表面低一级,实质是监视知州. 课堂检测: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1《感恩师爱》.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我的情绪我做主》.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3《正视压力 轻松前行》.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4.1《多样的情趣 多彩的生活》.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4.2《追求高雅的情趣》.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5.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5.3《珍爱我们的生命》.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6.1《生命因奉献而美丽》.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6.2《精彩生活每一天》.ppt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8.2《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