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戍卒守五岭与客家渊源的剖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戍卒守五岭与客家渊源的剖析 叶 扬 近年,不少客家学的专家学者对秦戍卒开辟岭南与客家有无 直接的渊源关系的讨论,已成为客家族群形成过程的一个时空焦 点。罗香林教授认为:“秦汉戍卒与客家无直接关系。”①但有不少 学者否认这种见解而认为:“客家祖先南迁始于秦始皇时。”②这两 种说法都有根据,其资料不外乎是史书有载,秦始皇时用兵平南 越,派50万戍卒守五岭,置岭南三郡,移徙中原之民与百越杂居。 因对史实有不同的解读,而致对秦戍卒与客家关系得出不同的认 识。真理不能也不可能穷于一说,而是愈辩愈明,本文从资料人手 分析考证,再判断秦戍卒与客家究竞是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得到 比较符合事实的认识。使客家学创建于科学之上有其好处。 一、秦戍卒守五岭与客家关系 《晋书·地理志)记载:“秦始皇既略定扬越,以滴戍卒50万人 守五岭。”③对此记载凡认为秦戍与客家有直接关系的学者解读 为:“秦皇发卒50万戍五岭……五岭适与客家聚居赣南边、赣粤 边、湘粤桂边相吻合。’,④又把五岭解读为:“秦时的五岭有揭阳岭。 揭阳岭是今揭阳县西北150里的揭阳山,直抵兴宁、海丰二县 界。”⑤如此看来有必要澄清五岭地理位置和守五岭含义,才能取 得秦戍卒与客家关系的确切认知。 五岭是秦时南疆边睡。秦朝的南方疆域是承袭楚国及其属国 吴越的领土。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灭楚,秦王“游至那陈”命 王剪追击占据淮南反秦的楚将项燕,以清除“吴越地方干里,尚可 立国”的隐患。秦王政25年,王剪平楚“江南地,降越君”、项燕自 杀,置长沙、九江、会稽、闽中诸郡。那时,燕国和齐国未平,无暇发 85 兵攻南越,略取五岭以南的“陆梁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 统一中国,确定“秦朝疆域,东至海,南至五岭(大庚、骑田、都庞、萌 诸、越城)。’,⑥秦时五岭在现今的地理位置是:越城岭在湘桂边、其 岭南在广西资源、全县境,其岭北在湖南新宁,东安县境。都庞岭 在湘桂边、其岭南在广西兴安、灌阳县境,其岭北在湖南江永、道 县。萌诸岭在湘桂粤边、其岭南在广西贺县和广东连山、连县、其 岭北在湖南江华、宁远县境。骑田岭在湖南宜章、郴县一带。大庚 岭在粤湘赣边、其岭南在广东乐昌、曲江、南雄一带,其岭北在湖南 汝城和江西大余、信丰、南康一带。 从现在的地理位置,看五岭与客家人住地的关系:越城岭与都 庞岭的岭南岭北都不是客家人住地。萌诸岭的岭北不是客家人住 地,岭南是非纯客住地。骑田岭境是非纯客住地。大庚岭的岭南 和岭北都是纯客住地。可见,秦戍卒守五岭与客家聚居地“相吻 合”的判断,与实际不完全符合。即使五岭的某些地区,在秦以后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也不能说明秦戍卒守五岭是“客家祖先南迁之 始”。 五岭是秦时人越的“岭娇”。秦始皇以戍卒50万人守五岭,控 制着“自北往南人越之道,必由岭娇,时有五处,故称五岭”。⑦可 见,秦戍卒驻守的是从北往南必经的高山峻岭的隘口通道。既防 备了南疆边睡的险要地带,又扼守着南往百越的必由之路。戍卒 驻守五岭显然是为了用兵平越的暂时性需要,而不是象后来客家 先民那样定居闽粤赣边山区有相对长期的打算。 秦皇命戍卒守五岭是一着平越的军事行动,与客家先民首批 南迁毫不相干。 二、“守揭阳岭”、“屯兵揭阳”的戍卒 揭阳岭不是五岭之一。五岭是秦朝在湘桂粤赣山区的南疆边 界、人越的“岭娇”;而把揭阳岭误称为五岭之一的,起初是南北朝 初期人裴渊所著《广州记》。称:“揭阳岭为秦戍五岭之一。”后人修 地方志常常引用裴渊的话,但记述地理位置就与裴渊所说不尽相 86 同。如(揭阳县正续志·沿革》记述揭阳县的名称由来,称“秦戍五 岭而后设县曰揭阳,隶南海郡。揭阳盖先郡而得名也。”“揭之得名 以岭由来最古,戍于秦、定于汉。”当叙述揭阳岭的地理位置时,认 为在揭阳县境内的飞泉岭。(嘉庆)《广东通志·关隘略》称:“揭阳 县飞泉岭壁立数百初,周围数十里,有泉飞空而下,径通长乐县为 惠潮之关隘,或以此为揭岭。”《揭阳县正续志·山川》也称:“飞泉岭 距城80里极界脉自揭阳山来,形势岩烧,壁立百仍,周围数十里, 层峦叠峨,人迹罕至,绝顶有泉飞空而下,其麓达陆丰长乐之境, 一曰揭岭,裴渊(广州记}以为此秦戍五岭之一。 潮惠之关隘,揭 阳之北门也。’,⑧地方志如实记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