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会考中国语文中四单元一至三阅读复习卷试题答题簿考试时间.DOC

现代会考中国语文中四单元一至三阅读复习卷试题答题簿考试时间.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DATE \@ yyyy 2006 閱讀能力評估試卷 - PAGE 1 ? 現代教育網絡有限公司  DATE \@ yyyy 2006 中國語文卷一 中國語文 卷一 現代會考中國語文 中四單元一至三 閱讀複習卷 試題答題簿 考試時間:75分鐘 考生姓名 班  別 考生須知: 本卷總分100,佔公開考試總分百分之二十五。 本卷共分甲、乙兩部分。 全部試題均須作答,並須根據各有關文章的內容回答。 兩部分考材見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評估考材」,而所有問題必須在本試題答題簿作答。 各題答案必須填寫在指定橫線上或方格內。 除題目指定者外,回答選擇題,限選一個答案,並只須填寫所選答案的英文字母。 考 生 得 分 甲 部 乙 部 總 分 甲 部 (32分) 試根據材料(一)至(二)文章,回答第1至6題。 材料(一)第4段「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以便一生,生無不長。故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用了甚麼推理手法?試加以分析(8分)(閱讀:分析篇章運用的推理手法──因果、類比) 材料一第5段主要用了類比和因果的推理手法。作者先指一萬人手持弓箭,一齊射向一個箭靶,靶子一定會中箭,從而說明人的生命也一樣,萬物生長旺盛,如果人們都拿來傷害某個生命,則此生命一定會被毀滅,反之亦然。這是將箭靶和生命加以類比,說明「以物傷性」的嚴重性。 除了類比推理之外,這一段話還用了因果推理,指出因為「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以便一生,生無不長」,所以「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說明因物能傷性,所以聖人不被物欲牽制,是為了保存天性。 8 □ 材料(二)通過「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人不愛崑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一蒼璧小璣」兩例,得出「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的結論。這一過程作者運用了哪一種推理方法?(3分)(閱讀:分析篇章運用的推理手法──歸納) 因果推理 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 類比推理 答案:??B?? 題解如下─ 這是從舉出的具體例子推論出一般性原則,因此是歸納推理手法。 3 □ 二文都講及富貴和養生的關係,試說明之。(6分)(閱讀:比較不同篇章的主題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 材料一認為富貴而不懂養生之道,富貴正好成為禍患之源。出門坐車,回府乘輦只圖安逸享樂,這車便成了招致摔倒的器械;對著肥肉醇酒而放縱飲食,這酒肉便成了糜爛腸胃的食物,貪戀美色,迷醉於淫靡之音,縱情享樂,這秀色美音便成了殘害天性的利斧。 材料二則認為富有天下,貴至天子,亦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不能住過大的房屋,不建過高的臺榭,膳食不過分豐珍,衣著不過鉺暖厚,才是養生的方法。 6 □ 二文皆講述生命之重要,試講述二文著重點有何不同?(6分)(閱讀:比較不同篇章的主題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 材料一二都講述生命重要,材料一指出人生最高追求在於保存生命,全養天性;材料二認為生命比天下、財富更重要。但材料一著重於指出保全生命應正確處理生與物的關係。要以物養性,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捨之,不能重物輕生,以性養物。材料二則著重於指出要讓生命長久,必須順生而行,節制欲望。 6 □ 根據二文內容,判斷以下各項,並在適當的空格內填上?。(8分)(思維: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材料一認為聲色滋味會殘害天性,所以人不能有物欲,才能保全天性。 ? 材料二以盲人愛護自己孩子,竟不免於讓孩子睡在谷糠中的事例,說明過於謹慎對待反而會傷害了生命。 ? 材料一指出古有人不肯富貴,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養生,還可以於史上留美名。 ? 從材料一、二可見,作者認為今之君主都不懂養生之道。 ? 題解如下: 錯誤。材料一認為聲色滋味會殘害天性,所以有益於天性的便受用,傷害天性的便捨棄。 正確。材料二以「師者之愛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聾者之養嬰兒也,方雷而窺之於堂」說明過分謹慎對待生命,反而適得其反。 部分正確。材料一認為古人不肯富貴,全為了養生,非為釣名。 無從判斷。作者在文中提及古之聖人懂得養生之道,但對今之君主則未有提及。 8 □ 32 □ 乙 部 (68分) 試根據材料(三),回答第6至10題。 作者認為徹底的思想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