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DOC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2 — — PAGE 1 —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2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旨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了3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4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9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5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56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研究内容:开展民族特色食品的品质评价与品质稳定性控制、工艺挖掘与工艺适应性改造等研究;突破民族特色食品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和品质保真技术瓶颈;开发民族特色食品的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加工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典型的民族特色的工业化传统食品,建立健全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成套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研发技术体系,研发民族特色食品现代化加工技术15-20项,创制食品核心加工装备3-5台(套);研制开发新产品30种,示范企业的民族特色食品机械化、自动化、成套化装备应用率提高40-50%。【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15-20项,发表论文50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食用菌资源开发和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丰富的食用菌资源,运用高通量功能因子筛选模型等生物体内外新型功能评价技术,开展食用菌风味、营养、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评价(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研究,对食用菌功能成分的结构鉴定和构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风味、营养和生物活性等功能因子的特色食用菌原料数据库。开展食用菌多糖、三萜及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和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建立食用菌功效因子检控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高值食用菌的减损保质的冷链流通模式优化及食用菌天然保鲜剂的研究,建成食用菌产业化减损保质储存流通新技术体系和示范工程。通过开展食用菌发酵、提取、酶解、精准干燥、粉体制备等高品质现代新型食用菌食品及配料的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发出一批具有特色风味、营养及功能的食品工业原料。对食用菌功能因子高效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示范,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提取技术、纯化技术和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技术,建立工业化食用菌功能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分离、量化重构、稳态化制剂的工艺和质控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我国特色食用菌加工原料数据库,通过发酵积累10000株份以上的食用菌营养与功效成分数据,覆盖350种常见食用菌;精准挖掘出20-30个风味、营养和功能突出的加工型食用菌资源;研发出8-10项新型食用菌风味、营养和功能性配料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出3-5种天然保鲜剂;研制出8-10个食用菌创新型食品配料;研制出3-5个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活性成分清晰、功效明显的创新产品;建立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生产线3-5条,食用菌减损保质储存流通示范工程1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5项,申请发明专利15-20件,其中国际专利3-5件。【预期性指标】发表论文20-30篇,其中国际高水平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