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薛雪一瓢诗话的诗学思想-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pdf

简论薛雪一瓢诗话的诗学思想-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7月 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uly 2010 第4期 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简论薛雪《一瓢诗话》的诗学思想 周晓燕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清人薛雪的《一瓢诗话》主张“胸襟”与人品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标榜诗 歌的独创精神,倡导严谨、重苦吟的诗歌创作过程和方法,并提出宽容与开放为核心 的诗歌批评欣赏观。 关键词:薛雪;《一瓢诗话》;诗学思想 - - -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574(2010)04 0046 05 薛雪(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他擅长书画,精通医术,和格 调派作家沈德潜同为清代诗论家叶燮的弟子。 薛雪著有《一瓢诗话》,自述写诗和研读前人诗 话的心得,品评诗歌,对世人俗病陋习,痛下针砭。 诗话共一卷230则,在诗歌的创作和批评欣 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一瓢诗话》常受人忽略,今择其要点述之。 一、“胸襟”说与人品 薛雪的诗歌创作论是以“胸襟说”为基础的。 他继承叶燮的观点,认为诗人有胸襟是诗歌 创作的基本条件。 他说: 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 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 生,随生即盛。 千古诗人推杜浣花,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 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忧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 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浣花有其胸襟以为基。[1]91 这里的“胸襟”是诗人创作的基础,包括人的抱负、气量、志趣、见识等。 叶燮师徒所主张 的胸襟主要指儒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他们都极力推崇杜甫。 正因为杜甫有高尚的志趣、远 大的抱负,“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才能发挥其性情智慧,写出一首首名传千古的佳作。 薛雪进而将胸襟和人品明确地联系在一起,有新的发挥:“具得胸襟,人品必高。 人品既 [1]91 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享不磨之名。” 品行卓越之人,必然谈吐不凡。 诗作为抒发性情的产物,心不正则诗不正,故“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1]121。 可见有胸 襟、人品高对写好诗至关重要。 薛雪很重视诗人的道德修养,他提倡高远的品格。 “品高虽被绿蓑青笠,如立万仞之峰, 俯视一切;品低即拖绅搢笏,趋走红尘,适足以夸耀乡闾而已。”[1]119正如毕桂发所说:“这里的 - - 收稿日期:2010 03 20 - 作者简介:周晓燕(1986 ),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200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48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品高’,显然是指诗人‘俯视一切’、洞察万物的认识生活的能力。 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力是诗 人正确认识并反映生活的前提。 ‘品低’是指诗人的鼠目寸光的庸人之见,是诗歌创作的障 [2] 碍。” 诗人的品格决定着文艺作品的思想深度。 这种论诗强调作家品格的思想,是对传统儒 家“有德者必有言”的文学观的发挥。 这也同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 真诗”[1]187的诗学观是一脉相承的。 不过薛雪的阐述相比沈德潜更加具体全面。 二、学古与诗歌的独创精神 薛雪主张有了胸襟,诗人还应广泛学习古人,博采众长,才能写出好诗。 他这样说: 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 原本于《三百篇》、《楚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 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