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脉络组织: * * 脑和脊髓的 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解剖学教研室 陈通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有3层被膜,由外至内为硬膜、蛛网膜及软膜。 (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外膜): 厚而坚韧,呈囊袋状包裹脊髓。 (1)起自枕骨大孔边缘,下端在SV2水平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 (2)与椎管内面骨膜间有硬膜外腔,腔内有血管、脂肪、脊神经根通过,略呈负压。向上与颅内不相通。 (3)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间隙。 2.脊髓蛛网膜(中膜): 为半透明薄膜。 (1)紧贴硬脊膜内面,与软脊膜间有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腔自脊髓下端至SV2水平膨大,称终池,内有马尾。 (2)脊髓蛛网膜下腔向上与脑的蛛网膜下腔相通。 3.软脊膜(内膜): (3)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具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1)紧贴脊髓表面,并伸入脊髓的沟裂中; (2)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外膜): 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即颅骨内骨膜作用,内层较坚厚; 硬脑膜在脑神经出颅处移行为神经外膜,在枕骨大孔周围与硬脊膜相延续。 (1)与颅顶骨连结疏松,易致硬膜外血肿;与颅底骨连结紧密,颅底骨折易致脑脊液外漏; (2)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1)大脑镰:呈镰刀形,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前端附于鸡冠,后端连于小脑幕上面,下缘游离于胼胝体上方; 2)小脑幕:伸入大脑横裂间,前内缘游离形成小脑幕切迹,切迹与鞍背形成一环形孔,内有中脑通过。颅内压增高时,可将海马旁回和钩挤入小脑幕切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动眼神经和大脑脚。 3)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易形成颅内血肿。 ①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前方起自盲孔,向后流入窦汇(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形成)。 ②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向后汇入直窦; ③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向后通窦汇; ④横窦:成对,位于枕骨横窦沟内; ⑤乙状窦:成对,位于枕骨乙状窦沟内,于颈静脉孔处出颅续为颈内静脉; ⑥岩上窦、岩下窦:位于颞骨岩部上缘和后缘处,引流海绵窦血液至横窦和颈内静脉。 ⑦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的腔隙,形似海绵。 海绵窦的交通: 向内侧: 对侧海绵窦; 向前:经眼V至面前V; 向下: 卵圆孔导血管 翼V丛 向后外: 岩上窦 横窦 乙状窦 岩下窦 通过海绵窦内的结构: 颈内动脉、Ⅵ。 通过海绵窦外侧壁的结构,从上向下依次为: Ⅲ、Ⅳ、Ⅴ1、Ⅴ2 硬脑膜窦的血液流向: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颈内静脉 上矢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乙状窦 岩下窦 2.脑蛛网膜(中膜): 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1)紧贴硬脑膜,与软脑膜间有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向下与脊髓的蛛网膜下腔相通; (2)蛛网膜下腔某些部位膨大形成:小脑延髓池、脚间池等; (3)蛛网膜靠近硬脑膜上矢状窦处形成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形成蛛网膜粒,引流脑脊液。 3.软脑膜(内膜): (1)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实质并随沟裂深入; (2)参与形成脉络组织和脉络丛。 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同组成脉络组织。 某些部位的脉络组织,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室腔形成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脉络丛: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血管: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后动脉。 左、右脊髓前A,在延髓腹侧合成一干,沿前正中裂下行至脊髓末端。 脊髓后A则绕延髓两侧向后走行,沿脊神经后根两侧下行,直至脊髓末端。 (2)节段性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不断得到节段性动脉分支的补充,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 2.脊髓静脉回流: 脊髓前、后V 椎内、外V丛 脊柱V丛 上腔V 下腔V 右心房 (二)脑的血管 1.动脉来源: (1)颈内A 大脑前A:布于大脑内侧面的前2/3; 大脑中A:布于大脑外侧面的前2/3; 后交通A:行向后,与大脑后A吻合; 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前2/3和部份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后1/3及部份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故大脑血供归纳为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2)椎A 基底A 小脑下后A:两侧椎A会合成基底A前发出。 小脑下前A:基底A起始段发出,绕Ⅵ。 脑桥A:供应脑桥基底部。 大脑后A: 小脑上A:基底A末端发出。 基底A终末分支,绕大脑脚向后。大脑后A与小脑上A夹有Ⅲ,当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钩移位致大脑后A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Ⅲ,致Ⅲ麻痹。 大脑动脉环(W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VIP
- HG-T 21522-2014 水平吊盖板式平焊法兰人孔.pdf VIP
- doc 9835国际民航组织语言能力要求实施手册.pdf
- 2025医院医德医风教育培训计划方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22).pdf
-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安徽省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 云南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笔试.pdf
- (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课件:宋代饮茶艺术+点茶实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