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散文的美”到“文字的画”
摘要: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 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 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 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 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 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 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 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 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 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 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 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 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关键词:艾青;新诗;诗美;诗美建构
中图分类号:1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2-4283(2011)05-0086-08
收稿日期:2011-04-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规划项 目(09XJA751004)
作者简介:程国君,男,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诗史上,自觉的诗美探索实践自新月诗人开始, 象征派等现代诗人则以“象征”追求与“纯诗”实践, 推进了现代诗歌的诗美建构进程。艾青的探索则以“诗 的散文美”为标志。艾青对于“诗的散文美”的追求 给新诗带来个性化的口语美和自由奔放的诗体美。
作为画家出身的诗人,艾青的自由体诗创作与诗 美建构,还具有他强烈的主体性经历特征。他的绘画、 美术经历及其修养,使他的诗学实践及其探索有了艺 术学与美学的自觉引领。画家出身及其修养,使他从 诗画艺术相互借鉴的角度,去寻找新诗诗美建构的突 破口。他的诗具有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 把诗画融合实践意义上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创造机趣带给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到了 “文字 的画”的境界。
艾青是个探索实践性极强的诗人,他的这些探索 实践成就了自由体诗,像《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 和《我爱这土地》等诗,在艺术上达到了 “精工”程 度,具备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三个最基本的审美个性与 审美品格:一是体式的自由多变;-是诗体内部形式 上的没有固定格式以及非格律化;三是注重自然的音 节、自由的节奏和内在的韵律。艾青把胡适、郭沫若、 戴望舒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 及的高峰。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一、从诗的散文化到“诗的散文美”
从新诗诞生起,诗歌散文化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 或者说,散文化一直是现代新诗的“现代性”目标。 近年就有学者撰文指出,散文化甚至是未来自由体诗 歌的主要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诗歌散 文化诗潮的主导趋势已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有方兴未 艾之势。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新诗的散文化更有了其 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其主要原因依然是, 新诗语言、文体等诗歌形式的嬉变所带来的诗思的现 代性转换。”诗歌散文化,是新诗诞生以来一个非常凸 显的诗学命题。
最早提倡白话自由诗时,胡适首倡现代诗歌的“散 文化”问题。他的作诗如作文”,即是对诗的散文化 倾向的诉求。在胡适等第一批白话诗人那里。这种“文”, 首先是在诗文对立的文体意义上使用的,其次是对应 古典诗的格律化、齐整化、规范化的一个新概念,再
次也包含诗歌形式自由化的意味。对于胡适来讲,他 是把如作文一样作诗当作是新诗现代化的一个策略, 诗歌革命的一个突破口的。他的《尝试集》就是在“作 诗如作文”的散文化——非韵文化的要求下的产物。
胡适“作诗如作文”,在新旧诗学转型时期,对于 现代诗从古典律诗向现代自由体诗发展既有历史性意 义,又有理论指导性意义,因为诗的规范太多,像“文” 一样作诗,首先可以突破旧诗的那一系列规范,冲破 束缚,为自由创造开拓新的路径。但是,与“文”一 样作诗,导致的结果是诗美的丧失。《尝试集》存在这 样的毛病,《女神》也存在。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具备自由体诗的散文化特性,但是,它的过 分散文化,又导致诗的外在形体上的美学特性的散失。 又如其《三个泛神论者》(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 爱他的Pantheis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 人……)、《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约! /我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海洋;/我崇拜水, 崇拜火,崇拜火山,崇拜伟大的江河;/我崇拜生, 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我崇拜苏黎世,巴 拿马,万里长城,金字塔,/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 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 崇拜破坏;/我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 /我又是个
偶像破坏者约)等诗,都是过分散文化的诗。本质上讲, 它们是散文,而不是诗,是说明似的文字,而非诗的 在他看来,诗的散文化的先决条件则是它
文档评论(0)